自考学习策略-如何一次过6科
关于自考,我一直都想写点东西,给正在参加自学考试的同学一些自考学习方法的建议。于是百度搜了一下,发现这个网站还比较合适。就进来写点东西了。因为常听说很多自考同学对自考感到苦恼,感觉自考很难通过,也有一些考生考了几年放弃了,最后能够拿到毕业证的是少之又少。如果我以自身的经历告诉你“每次报考5-7科,考前半个月到一个月才开始学习,而且是在工作之余学习,基本上是3-5天完成一个全新科目的学习,通过了会计(专科)、工商管理企业(本科)和金融(本科)的所有课程考试,基本都是一次性通过”,你还会觉得自考难吗?事实上自考就是这么简单,关键在于掌握高效的应考策略和学习方法,通过自考是非常轻松的。所以那些屡次考试不过或觉得通过考试很吃力的考生,他们只缺少一样东西-高效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自考本身很难。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正确的方法,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学习亦如此,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所带来的学习效率超乎你的想象。当然,要想找到好的备考策略和学习方法,首先需要领悟考试的出题规律,任何考试都是有出题规律的,自考也一样,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学习起来就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大量备考时间。我所说的方法就是直接通过做题来学习和备考,也只是做题,是完全可以脱离教材来学习的,但绝对不是题海战术,10张试卷足以应付考试,这是在一个星期之内就可以做到的。
只要你掌握了考试的范围,这个范围指的是60-80%的考试出题范围,不是指考纲,那么教材上至少60-70%对考试来说是没用的是不需要看的,可想省去这70%的无用功,你要节约多少时间。学习知识要讲究实用性,这个实用性指的是考试中会考的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用到的知识点。当然这种学习方法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总结分析能力,特别是对于财务会计类、数学类的科目,需要你具备很强的归纳演绎能力,才能在毫不学习教材知识的前提下,直接通过做题就能提炼出考试会考的知识点,即使有可能你第一次拿到试卷一个题也不会做,那也没有任何关系,你需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题型各个击破。不过对于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偏差的考生来说,即使你是通过教材学习基础知识,掌握这些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通过率同样非常关键。
第一,抓住自己的得分点。
考试题型主要分为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要合理分配自己的得分点,有重点的去掌握学习,该舍弃的舍弃,当然如果你的要求是考满分,那就得全掌握。可自考是合格性考试,60分及格通过,每个大题得多少分,最后累计至少60分就可以。所以科学合理的得分点分配是考试通过的关键,对自己来说最容易得分的题要得高分,能够做的题要少丢分,不会做的题得低分或不得分。有舍有得,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比如一个科目选择题 40分,得34分;计算题30分,得28分;简答题20分和论述题10分,即使不用背任何概念,考试时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作答至少得10分(如果具有相关基础知识,得分是超过10分的);最后总分72分。这样算下来只需要掌握选择题和计算题就可以了,其他题就不用管,也可以通过考试。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什么题自己最擅长,什么题自己比较难做,根据自己的优劣势和时间精力情况去准备考试,抓住自己的得分点,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重点,有些题你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也能很容易的通过考试。
第二,选择题。
任何科目都有选择题,这是最简单最容易得分也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大部分科目是30-40分的选择题。只需要利用好10张模拟试卷或真题的选择题就可以轻松获得34-38分。首先客观事实是10张模拟试卷(或往年真题)的选择题基本已经覆盖了所有选择题的考点,当然考试出的选择题肯定不是跟你做的一模一样的,不过有几个也确实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你做模拟选择题时要总结思考,提炼出它所出自的知识点,选择题基本都是概念性的,只需记住这个概念就可以,对于容易以同类性质出题的知识点,要举一反三,比如遇到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有哪些的题时,你应该想到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有哪些。对于有些科目选择题中出现的少数计算题,都是很简单的,要推导出结果的计算方法,以后遇到此类题,直接计算就可以。所以对于选择题第一遍自己做,然后对答案总结分析,考前一个星期看3-5遍,重点是自己做错的题。到考试中你会感觉80%以上的题自己都做过,这就是知识的融汇贯通性。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记忆力安排考前复习几遍选择题,但第一遍自己做,不管你会不会,复习时重点要放在自己做错的题。
[Ok3w_NextPage]第三,计算题。
对于财务会计类的科目,计算题的分值比较高,相当于选择题的分值,数学类的就更不用说了,基本都是需要计算的。但无论什么科目计算题的题型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都是不变的,甚至在试卷上的考点布局都是基本固定的,第一题考什么类型、第二题考什么类型。所以通过做计算题要推导出它所运用的公式以及计算方法和原理,第一遍做由于你没有学教材,肯定基本都不会做,那就根据答案解析归纳提炼出他所涵盖的知识点,也就是公式或者是计算原理、解题思路,从第二张试卷开始你就运用自己从第一张总结的方法和解题思路去做,如果不会再根据答案解析分析总结,就这样,第三张、四张、五张下去你就掌握了这些题型的解题方法,考试也就考这样的题型,不会变的,因为就这些知识点。对于会计分录题,有很多账户名称、转账原理、什么业务如何记账等,要总结记住,考试时直接运用就可以。这个部分对于数学不好、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同学来说,相对于利用教材学习,是有难度的,但非常高效快捷。所以综合计算题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也可以结合教材学习,看做几遍模拟题或真题,但至少做两遍。
第四,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通过真题我们可以发现这类题的答案是很精练的,名词解释一般就一两句话,简答和论述题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非常简洁明了,没有丝毫罗嗦。所以对于名词解释题,那些概念繁琐的,要用一大串文字才能叙述清楚的,考试一般不会考,考试主要考的是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就能解释清楚的概念。对于简答题和论述题,比较难区分罗列出一个一个的要点进行解答,往往是以一段没有以顺序标明各个要点的笼统性文字,或者是用繁琐的大段文字叙述的,考试中一般不会考,考试主要考的是能够条理分明、以逻辑顺序罗列出各个要点进行阐述的知识点。所以在做模拟题时,只要记住那些答案简洁、条理分明,阐述中进行了逻辑标号或者是能够进行逻辑标号的题,基本上就能覆盖60-80%的考点,考试时甚至很大一部分是原题,即使略有不同,只要你会变通,灵活的运用知识,也是可以解答的。
在做题时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单纯地靠记和背是下下策,即使对你做过的题背的再好,不会融汇贯通的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的话,按这种方式备考是有很大风险的,毕竟考题不全是与你背的一模一样,但用来解题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就看你怎么分析运用了。最好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组织语言进行阐述,有机会要扩展自己的相关知识面,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看一些与你所学专业或所考科目有关的杂志、书籍,积累相关的知识和提高专业思维能力,这是培养一种兴趣,不会像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那样枯燥,你会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当考试中即使遇到你没有学过的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组织语言进行解答,也许与标准答案就差不了多少,同样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分值,即使与标准答案差很远,也会得点分。
第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所考的知识点是比较难预测的,也基本不会重复出现往年的考点。需要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提炼出所隐含的知识点,或者根据问题结合所掌握的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其实这些知识点也都是从简答和论述题的考点中延伸出来的,所以在备考简答和论述题的过程中可能就已经涵盖了案例分析题的考点。在做模拟题的过程中要掌握分析方法,先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出材料中所体现的相关学科知识,然后再与答案进行比较,掌握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将理论知识与材料结合的,答案中典型的知识要点要记住。如果没有把握,考试中把你根据材料能想到的相关知识点,不管对与不对,都写上。另外,案例分析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理解作答,只要你说的合理;实在答不上来,就把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语句抄上,最愚蠢的做法是空着不写。其实只要你对其他题做了充分的准备,案例分析题不需要特别的准备也能答上来,至少会沾边,得一部分分数,纵使不会作答也不会对你考试通过构成什么影响。
[Ok3w_NextPage]在做题的过程中,有些科目可以利用同步辅导书学习备考,学习方法和效果与试卷是一样的,如果要考高分或备考时间充足,可以同时结合辅导书和试卷学习。试卷或者辅导书品牌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用的是一考通的,在实在买不到一考通的试卷情况下,就买燕园的,但命中率最高的是一考通,一般他的试卷基本能命中60%以上的考题,燕园的内容比较繁琐,没有一考通精练。另外一考通的答案解析完善清晰,在试卷的编排、结构设计方面都做得比较细致。其他什么机构的试卷就不行了。不过一考通据说后来被人收购了,11、12年都没有编试卷了,改成那种一本书的一考通题库,编的很烂,不值得用。现在应该又有他的试卷了,所以大家最好买试卷。对于试卷中的真题必须每个题都要掌握,因为基本上每次考试都会出现往年的真题。
方法决定成败,效率铸就非凡!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你具有正确和科学的方法,加上你的坚持,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完成的。相信自己,拿下自考,其实就这么简单。
(声明:以上均是我个人的学习方法和见解,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每位同学,请读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