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5>>>课外知识

诗词赏析训练·第一册

  ⒈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⒉下面是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A、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算是田园诗。

  B、开头两句是叙事,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客人一请就到,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友谊极深。

  C、第三、四、五、六句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写出了树木的繁茂,青山的遥远以及把酒话桑麻的心旷神怡。

  D、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用的都是口语,写得淡而无味。

  ⒊下列是对这首诗《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是(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⒋下列是对这首诗《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是( )

  A、这首诗是歌咏西湖风光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B、诗人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的写法,中间四句写莺、燕、写花、草、先动物、后植物,写足春色。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渐欲”“才能”两个词语,更是富于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D、描写“最爱”的湖东的白沙堤,诗人则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着力加以渲染,把“绿杨阴里”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历历如在目前。

  ⒌下面是对《书湖阴先生壁》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A、这首诗中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护”“排”“送”字把山和水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B、王安石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罢相后对世事有看不顺的心情,因此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十分嫉妒。

  C、一、二两句写了庭院之内,院内居室简朴,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清香,可见作者称赞主人简朴、勤快,富有生活情趣。

  D、三、四两句写庭院之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Ok3w_NextPage]

  ⒍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⒎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东临碣时,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⒏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呈青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 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丽景象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分貌。

  D. 结句“幸甚至哉,各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⒐下面是杜甫的《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成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望岳”: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岱宗”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岳所宗。

  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的感情深厚。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中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

  ⒑下面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⒒下面是李清照《如梦令》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如梦令》一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为“争渡,争渡”。

[Ok3w_NextPage]

  B、作者没有写这次郊游的全过程,而只是剪取了它的尾身,写归途中迷路时“争渡”的情景。

  C、“溪亭”“日暮”点明了地点、时间,“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流连忘返的情致,“误入”照应了前面的“不知归路”。

  D、这首诗追叙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⒓下面是辛弃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側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側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等两句,描写了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倒装句式的句子。见,通“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意思是,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