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半的多多在画画,
孩子:妈妈,来看我画得好吗?
妈妈:妈妈正忙着呢,让你爸爸看。
孩子:爸爸,过来一下,看我画的。
爸爸:我忙着呢?找妈妈去。
孩子失望地离开。
……
父母也许不知道,他们随意地对孩子进行答复导致了他们丧失了培育孩子“自强心”的良好时机。经常性地这样应付孩子,就会使孩子的“自强心”,当然更谈不上对“自强心”的良好培育了。因此我们建议的方式是:
孩子:妈妈,来看我的画好吗?
妈妈很认真的一边观看孩子的作品:多多画得真好。比爸爸妈妈画得都好。真的是你画的呀?!
孩子:是我画的。
妈妈:多多真厉害!真棒!爸爸,快来看我们多多的画,真的画的很不错!
……
父母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培育孩子“自强心”过程中所实施的鼓励性语言,必须要以孩子的自我表现为前提,或者是父母刻意的根据孩子的优点创造出孩子可以实现“自强心”表现的环境。以这个环境为基础,加入父母认为孩子需要改善的比较弱的方面,然后再运用鼓励性语言让孩子在比较弱的方面的自信心得到逐步增强。但千万不要随意滥用鼓励性语言对孩子进行“自强心”的培育,尤其是在孩子“自强心”表现呈现为被动的环境里,否则不仅达不到培育目的,甚至会使孩子原有的“自强心”受到挫伤和影响。即便是在孩子“自强心”可以进行主动表现而且可以表现的环境中,也不能过分地进行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否则,孩子的“自强心”过度“膨胀”,会直接影响到父母对孩子逻辑思维“自控、自抑”能力的培育。
孩子自我主动呈现出的“自强心”表现,或者在父母有目的、有计划地刻意创造出的环境中自我主动呈现出的“自强心”表现,给予及时、适当的语言鼓励,对培育孩子良好的“自强心”来说就已经足够了,而且不会使孩子的“自强心”在形成过程中出现重大的挫折和过强的“膨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