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2>>>人文百科

尾牙传统习俗菜

尾牙传统习俗菜

  管理资源吧阅读配图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也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

  润饼是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有春笋丝、胡萝卜丝、高丽菜(卷心菜、包菜)丝、韭黄、绿豆芽、香菇、酥海苔、猪肉腿、虾仁、蛋皮丝等,食用时,用薄如蝉翼的熟面皮把各种菜肴制成的馅料包卷成枕头状,然后根据个人嗜好蘸各种酱料。其特点:嫩脆甜润,醇香多味。亦可将包好的润饼经油炸酥,俗称“春卷”,别有一番风味。 准备润饼馅儿

  由于包润饼的过程一般由家庭成员一起完成因此特别有利于亲情及民俗的交流。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前后,有吃润饼的习俗。至于润饼的典故,据说春秋时代,有个贤者介子推为了照顾母亲拒绝晋文公的封禄,带着母亲入山隐居,晋文公为了逼出介子推而放火烧山,料想孝子必定会背着母亲逃出来,但介子推却抵死不从,和他的母亲一起被烧死,伤心悔恨的晋文公自此规定这一天全国都不能生火,定为寒食物节以纪念介子推的气节,这也就是后来的清明节。古时候在清明节这一天吃寒食,将蔬菜放凉再包进面皮中包裹食用,这样的习俗流传到今日,大家便会在清明节吃润饼来应景。

  而农历三月初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润饼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的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因此三月三多与古时祭祀及庆典有关,润饼作为祭神供品,在这一天食用。中原地区久经历史变迁以至部分传统民俗遗失,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食用润饼的习俗乃是由中原地区传入,保留至今。

  “刈包”俗称“虎咬猪”。因为,它的样子很像老虎张开大嘴,咬住一块松香软嫩的猪肉片,在尾牙时吃“虎咬猪”,象征将一整年不好的全部把它吃掉,烟消云散,迎接来年事事顺利。“刈包”的形状又似钱包,象征发财的意思。包着满满的馅料,像一个饱满的钱包,象征来年发大财,财富满足,钱包满满用不完。”

[Ok3w_NextPage]

  正宗古早味刈包,要在巴掌大小的松软面饼中夹入片状的卤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和香菜,咬一口外皮香甜。松软、卤肉浓香嫩滑,爽脆的酸菜在提味的同时又可中和卤肉的油腻,嫩滑滋味真是无与伦比。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