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对“回南天”并不陌生。每年冬春转换季节,气温大起大落,导致室内外温差出现显着变化,当室内物体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空气露点”时,水汽在物体表面凝结形成“出水”现象,即市民所说的“回南天”。
管理资源吧阅读配图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露点”。“露点”即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它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和空气温度和湿度有关。一般来说“露点”小于大气温度,日常物体温度大于“露点”。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回南天现象在南方比较严重,这与南方靠海,空气湿润有关。“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
而“回南天”到来前有预兆:首先是要有持续阴冷过程,至少三天以上,才能使室内物体温度降到同室外一样的水平,即所谓“冷透了”。此时,天气来个突变,南方暖湿气流加强,室外气温快速回升(空气“露点”也同步快速回升),这时室内物体温度虽然也回升,但远追不上室外气温回升的速度,室内外温差拉大,就导致室内物体温度小于空气“露点”,从而出现“回南天”现象。
据介绍,日均气温低于12℃的低温阴雨天气持续三天以上,并急转为气温迅速回升的暖湿气流,这就是“回南天”出现的预兆。
据统计,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在回南天气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进而霉变腐烂,因此,要适当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