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金铜佛造像在各大拍卖市场中受到了藏家们的大力追捧,成交价格屡创新高,由于近年来金铜佛造像升值迅猛,市场上伪造的佛像赝品也应运而生。目前最常见的都是一些粗制滥造的新佛像,这些新佛像散见于各地古玩市场,且售价也很低廉,收藏者一般很容易识别。较难识别的是一些按照真品精心仿造的,这些佛像制作也较为精致,有些表面还刻意做过作旧处理,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咱们就来看看佛像雕刻收藏品有哪些特点帮助大家学会如何辨伪。
佛像雕刻收藏品有哪些特点
1、宗教性。
佛像体现佛教的庄严、神圣、慈悲的精神。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它必须严格遵循佛教的教义规范。这就决定佛教造像中佛、菩萨、罗汉、明王、护法、祖师等造型。佛像具有宗教遗物的特点。建议在收藏中,要注意到它的宗教特性,多少应该带些对宗教的敬意,了解一些宗教仪、教规。
2、社会性。
造像是要被来人崇拜,就必须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要迎合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这就使得各个时代的佛教造像,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
3、艺术性。
无论是宗教性也好,社会性也好,都必须用艺术手来段进行加工。其材质有玉、金、银、铜,木,泥胎和花岗岩等。各种材质的佛像都必须从、造型、时代、工艺等方面来鉴定、欣赏。
1、最易识别的那些粗制滥造的新佛像,一看就知道是作伪的。不去细说。
如何辨伪
2、按真品仿造的。
这些佛像的制作要考究些,较为难辨。它分为:
(1)真品做模翻新作伪法。从看整体很像,但真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沉的感觉,铜质也很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镀鎏金,光泽极不自然。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包浆丰富,这是仿品不可比拟的。细布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交代不清。古代工匠在制作时,至少对佛经所言的教义要有所理解,在制作工艺上更是尽心尽职。现在的工匠们在制作时对佛教教义一无所知,以营利为目的,粗制滥造,急功近利。
(2)以真品的平面图范本重新制作作伪法。因为是参考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对细部的处理把握不当,特别是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有貌合神离的感觉。所以,看器物更要仔细观察器物的细处及全貌才能不被作伪者迷惑。
(3)范本综合创造作伪法。在制作前,作伪工匠参考一批真品和名品,但制作时又不以某个本为蓝本,而是综合创作的。这类佛像多为清末、民国时期古玩行所仿造,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审视。知道是“民国仿北魏”、“民国仿唐代”的藏品,只要是精品也能收藏,必定它也是被历史沉淀过的艺术品。
(4)按传统技艺制造新佛像的作“伪”法。这主要是有传乘的工匠们,忠实地遵循着传乘古法在制作各类信徒崇拜的偶像。所以他们的作品合乎佛教教理,加工之传统技法世代相延,有一整套标准的制作程序,历经数代不变。这些佛像并非作伪之品,但现代古玩商将这些佛像加工作旧。此现象在藏传佛像中居多。
3、胡编乱造。
(1)数件拼合,将失落的残件重新拼装起来。明代的狮子放上清代的像。
(2)真品加伪款。清代晚期的佛像刻上“大清乾隆年制”。
(3)新旧拼凑。缺个座子、缺个背光等,配上新座子、或配上新背光,来充完整的旧品,
4、款识的辨伪。
可分为真品伪款、伪品真款和伪品伪款三种。作伪者希望在作伪后能抬高物品的身价。在明代早期佛像刻“大明永乐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款。伪品伪款自然是无一可取,但还有一种伪品真款要注意观察,在真品有款的座子或背光上,加上新佛像,像是伪的,可款是真的。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管理资源吧经济理财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