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时代,五月为恶月,五月初五是恶日,朔州民间认为这天出生的孩子不吉利。到了秦汉以后,五月初五逐渐地融为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是城乡人的传统习俗,饮雄黄酒,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另外,还有在宅院中“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据说艾蒿干了以后熬汤喝,可以解毒祛病,免疲逸劳,因此特别诱人去采。田野里,一片欢声笑语,节日气氛在这里变得更为浓烈。端午节避邪表现在家人安全方面,小孩子一直是重点保护对象,民间有“端午到,戴香包”的说法。除香包外,还要用五色花钱搓成索,在神灵前摆供祈福后,拴在孩子的手腕、脚腕以及脖子上,称为“百索”,要戴够一百天方才解除。朔州的端午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用红、黄纸剪成的公鸡,雄赳赳,气昂昂,用以避邪祈福。
注:更多请关注端午节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