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逝世
7月21日下午1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学家王大珩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大珩生平简介:
王大珩(1915.02.26—2011.07.21),小名英东。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北平沦陷前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留学,专攻应用光子学,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1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1942年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
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六届代表,全国人民政协第三、七届委员。
王大珩: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
在仪器馆建立初期,王大珩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团结、组织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技术人员,较快地建立起光学物理、光学玻璃和光学机械等三个实验室和两个实验工厂。三个实验
室繁衍为后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诸多的研究室,两个实验工厂中的上海实验工厂已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光学行业骨干企业——上海光学仪器厂,长春实验工厂发展成为机械工业的骨干企业——材料试验机工厂。
为了建立光学设计基础,王大珩在仪器馆亲自领导组建了光学设计组,并举办全国光学设计训练班,培养出不少后来成为国内很有成就的光学科学家。仪器馆在他领导并具体指导下,逐步建立起光学设计、像差理论和像质评价;光学加工和光学检验;光学玻璃配方;光学薄膜技术;光度和光学计量;精密刻划和光栅刻划等技术基础。其中,由他主持开设的光度、温度、长度等计量研究工作,成为后来成立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某些工作的技术基础。
1958年,长春光机所研制成功晶体谱仪、大型摄谱仪、电子显微镜、万能工具显微镜等8种当时属于高级精密光学仪器的“八大件”,闻名于全国科技界。这是王大珩多年精心指导的结晶,是他亲身率领一批富有朝气的青年科技人员创造的硕果。“八大件”的研制成功对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光学仪器制造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1960年,世界上激光技术问世,事隔一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王大珩领导的长春光机所,他在解决晶体与氙灯的结构设计中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为了促进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决定成立上海光机所,并由他兼任第一任所长。
多年来,由他领导创建的长春光机所已成为我国应用光学研究与光学仪器研制的摇篮,先后组建、援建了西安、上海、安徽和成都等四个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我国形成了四个光学基地的格局。通过研制大量中国发展高新技术配套的光学仪器任务,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光学技术骨干,形成了一支在应用光学与光学工程的研究水平上可跻身于世界之林的队伍,使我国应用光学、光学机械及光电技术和光学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王大珩与温总理的友情
2009年8月6日上午11时许,温家宝又前往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因病住院的王大珩院士。 总理和94岁的王大珩是“忘年交”。不久前,他在吉林考察时,还专门到王大珩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进行调研。看到王大珩开创的光学研究后继有人、事业兴旺,温总理十分高兴。glzy8.com
病房里,王大珩先生躺在床上。总理俯在王大珩耳边大声说:“大珩先生,我是温家宝,我来看看您。我不久前刚去了光机所,光机所大变样了,事业发展很快啊。”“谢谢。”王大珩说。
[Ok3w_NextPage]“您病了,会好的,慢慢治疗。”总理又俯在大珩先生耳边说:“我们一起研究863计划,一起研究大飞机。您还记得吧?”“记得。”病床上的王大珩十分清楚地回答。
“国产大飞机项目就是按您那时的建议定的。制造大飞机,就要靠国家意志。”“好。”王大珩说。
“您会治好的,大家都关心您。”温家宝临别时叮嘱病床上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