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津津乐道的多数人还是认为李小龙为中国人争了口气,显示了中国功夫乃至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他身上的西方文化背景总是被淡化,对于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也是没人在意。重阳客
跨过偶像崇拜的浮桥,重新审视烟消云散了30年的李小龙,我发现,一个个荒谬的符号淹没了这位巨星,一句句溢美之词更加反衬了现代人的空洞。
不少人视李小龙为民族代言人,但他们忽略了,BruceLee还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出生在旧金山,母亲是欧亚混血儿,就读于华盛顿州立大学,其间在西雅图、洛杉矶等地开始其武术事业,妻子是欧洲混血儿,非华裔弟子遍及美国,在迈阿密海滨拥有豪华别墅,美国政府为其发行纪念邮票——李小龙是华人,而且是美籍华人,他身上更多体现着中西文化双重背景,双重思想的碰撞结晶,单单突出他的东方色彩,是要满足我们的自大和偏见。绕过他的人格缺点,套上神话的光环,吹捧出一个完人,是要装点我们的虚伪和浅薄。
年青时的李小龙,厌恶读书,自称是“飞仔”,风流成性,到处打架闹事,十足的小恶棍。正是赴美求学重塑了李小龙的人格,美国人直来直往让他结交众多朋友,宽松的文化环境使他不再视功课为负担,而是当成自我思索的精神食粮。如果没有尼采“超人论”,没有萨特的“存在主义”,只信奉“真人不露相”的传统美德,李小龙就不会不停接受挑战,乃至名声鹊起,赢得好莱坞的青睐,名扬天下了。
很多弟子谈到李小龙,佩服他不仅有绝世武功,更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了武术的精神,李小龙有言:“功夫的目标在于自我教化,‘内在的自我’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我。”李小龙心目中的谦逊不是中国文化中法则性的“谦虚”,被迫而为之,而是找到了“内在的自我”以后自由、放松的自然表现。假如没有西方文化的营养,李小龙恐怕只是身手不凡的一介武夫,不遵传统的叛逆一个。
可悲的是,直至今日,我们津津乐道的多数人还是认为李小龙为中国人争了口气,显示了中国功夫乃至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他身上的西方文化背景总是被淡化,对于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也是没人在意。
(管理资源吧阅读配图)
李小龙的《精武门》不仅风靡华人世界,在日本也大获欢迎,日本影迷对李小龙的狂热,并不亚于中国影迷。我想,这是因为李小龙的思想不是那种一味排外的民族自大思想。他嫉恶如仇,他的爱憎标准并非以同胞与异族来划分,他恨的是邪恶的外国人,对同胞中的败类,他同样憎恨。
看到电视上的纪念节目,不是大谈特谈李小龙的个性魅力,就是一个劲地夸他为国争光。在他死去30年后的今天,仍然狂热有余冷静不足,不能看清一个完整的李小龙,是李小龙的悲哀,更是我们自己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