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晚清伟大的人物,他继承老师曾国藩的事业,开启中国看世界的眼光,他是一个真正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他的看世界当然比林则徐来得伟大.林则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与官吏,但他属于旧时代的文人与官吏,所以他所开启战争的目的是企图将外人全部驱逐出中国,最后以失败告终.
李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中国确实在他的倡导下进步了,而且进步非常大.在实业方面并不比日本小.到一八九O年时,中国海军在东亚是领先于日本.工业也领先于日本.这在西人当时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对他的热情评价。日本领先于中国在于立宪,在于常备军制,在于国民的热情,和国内政局的二十多年的稳定.
具地讲,中国落后于日本在于政治制度方面,在于国民万众一心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这些东西我们中国曾在汉、唐时一个也不少啊。其他微观因素还有:第一是连年的灾害,这不得不令翁同和将海军的军费压缩,而去救灾(根本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与李鸿章闹个人意见!!翁与李个人关系很好.翁有许多次求助于李,李全部答应.).第二,中国的国家和政局不稳,每十年有一次战争,或对外或对内,而且每次要选在太后万岁之时,这也是令太后不愉快的事情。中国的国力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每年要向外人借款来填补军费等开支。第三,国民素质太低,受近代文明教育的比例还是太低。教育的内容还是二千年来的科举制的内容,虽有一些经世致用的内容,但与当时的泰西诸国的科学比较,显然落后几百年。第三,国民没有爱国热情,在满人当政汉人受压迫的年代,汉人是不会真正替满人出力的,一切唯满人的意志而决定,汉人逆来顺受,虽然在洪杨之后,有曾,李,左等大臣拥兵地方,但号召全国显然力所不能。所以李鸿章所倡导的事业也只能在北洋和南洋有开拓性的进展,在其他地方是没有动静或很少动静的。第五,士大夫和官吏阶层没有紧迫感,李鸿章再急,也无济于事。还没有一个奋勇争先的官僚阶层为中国的奋起而努力。这点日本较日本强几十倍。第六,即使像李鸿章这样真正看世界的人,也并不完全知晓世界大事.所看的世界以实用性为主,如军事,如实业,如教育等,没有看到法律,科学,政治制度,种族关系这些在背面起作用的因素.所以也不可能去改革政治体制与文化体制、种族体制、社会的法律的体制.所以康有为,孙中山对李鸿章虽都属尊敬,但也指出了他的这一缺陷.第六,中国传统文人与官吏所具备的美德束缚了李鸿章等人的手脚.他们唯知忠君报国,不论上面的决定是好是坏,总是唯命是从,一切不敢抗命,与康有为和孙文比,这也是他们那一带的重大缺陷.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了,李鸿章也失败了.李鸿章失败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周游世界.他是中国人中走得最远,走得国家最多的中国文人与官吏.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他在这些欢呼中保持了冷静和尊严.他更加广泛地了解了泰西诸国的政治,经济,工业,人文,治世之道.与俄国建立了联盟,也以实业做诱饵,博得了英,比,德,法等国的好感,来华投资者渐多.
李鸿章自身失败了,但他的的事业并未全败,又被他传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比李鸿章强的一点是非常有头脑,有决心,有毅力,有勇气,有规划,所以能最后成功.但这成功的起点当是起自曾国藩,继自李鸿章.这三人相辅相成,谁也不能少掉谁.所以我们现在说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起自林则徐,也可以说是起自洪秀全,也可以说是起自曾国藩和李鸿章.
李鸿章当然不是完人,世间本无完人,如果有,也是自欺之谈.李鸿章像所有伟大人物一样,不在于他自身的成功与失败,而是找到了使中国强盛的事业,并选择了继承者,将这一事业传接下去.这也是李鸿章留给中国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Ok3w_NextPage]我们评价李鸿章,不需要无聊地替他的失败去辨解,去掩饰,去粉刷添彩,也无需大动肝火地去无端指责他的失败,更无需很无聊地把他描写成为一个没事情就去逗弄八哥的人,没事就去取悦太后和皇上的人,没事就与小女人嘻嘻哈哈的人,没事就与翁同和在大殿上嚼舌头的人.
李鸿章是中国的文人与官吏.有中国文人与官吏的主要特征与缺陷,也有中国人的骨气,智慧,胆略,见识.我们应该把他做为中国人的一部份,去理解他,去批评他,去赞扬他,也要去爱护他,纪念他.
李鸿章是历史人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历史人物.成为历史人物的人,必然有在历史上可值得一书的事与绩.对待历史人物,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强求他要达到某个高度,如果达不到的话,就将之贬得一无是处.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同时,对历史人物评价,也不能为现时的政治,政党,时事等服务.搞顺我者荣,逆我者亡。历史人物是背景,但不是陪衬.是事实,不是面团.对李鸿章也是如此,一定要以真的事实为基础,而不但以个人的好恶和感情去妄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