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2>>>人文百科

南京人文历史

南京人文历史

  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初年,之前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等名。明成祖时国都北迁,应天府改称南京。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清朝称为江宁,辛亥革命以后再改称南京至今。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千里长江分三路渡江。4月23日深夜,胜利渡过长江,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红旗插在了门楼上,建立了人民政权。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著名的不朽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南京秦淮风光——乌衣巷介绍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数十米,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旧时王谢子弟善著乌衣,因而得名。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曾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对此处的感叹。从此乌衣巷便名播中外,游人不绝。

  南京阅江楼成为江南历史文化奇葩(雅俗共赏)

  走过600年沧桑历史,有记无楼的阅江楼终于矗立在南京下关长江边的狮子山巅。这座积淀着古都历史,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建筑已成为南京城的新标志,同时也是我国继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之后的吴楚第四名楼。

  六朝古都南京人文历史、旅游景点颇多,明孝陵、中山陵、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每年都要接待大量的游客,但这些地方给人太多的压抑和沉闷感,南京需要一个富有美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新的旅游景点。如今色彩鲜丽、造型独特的阅江楼,连同它周围的护城河、明城墙,富有阳刚之气,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建阅江楼的初衷,始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初他在卢龙山(今狮子山)以8万军队大败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奠定了明皇朝建都南京的基础。为纪念这一重大胜利,公元1374年,朱元璋称帝后再度登临此山,赐改卢龙山为狮子山,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明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为最佳,后被选入《古文观止》,明进士王守仁给后人留下了《登阅江楼》的诗文;明画家唐寅也画下了想象中的阅江楼,六百多年来虽有《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因政治的、经济的种种原因终未建成,阅江楼成了历史上“有记无楼”、“有诗无楼”、“有画无楼”的空中楼阁。今天南京下关区人民政府经过四年的奋战,终于建成了美轮美奂的阅江楼,并治理了周围环境,标志着今日中国政通人和、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7层高的阅江楼可乘电梯上下,呈“L”造型的楼西、北两翼皆可阅长江,登临楼台,漫步回廊,金陵古迹,一目盈然。在4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陈列着明代的书画和珍贵文物,整个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皇帝的政治主张展开,如反映郑和下西洋的大型壁画,南京下关地区船厂当年为郑和下西洋打造的长138米、宽56米,航行时有9桅12帆,载重量为七千吨的船只模型,旁边一只生锈的大铁锚为此船的实物。六百多年前,此船可算是世界之最。参观阅江楼,人们深深体会到明初中国的强大在于“统一、开放、发展”的国策。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参观阅江楼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可以征文,再写一篇好的《阅江楼记》。朱元璋那篇《阅江楼记》,写过去多,写后来少。这类文章应该往前看,进行鼓舞后人的发挥。”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政府希望通过媒体向海内外华人征文。

  阅江楼现在已试营业对外开放,建楼投入资金5000万,整治周围环境为1亿元,估计将在5年至8年期间收回成本。参观者深感,阅江楼的策划、设计、建筑均为一流,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