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地区把做“尾牙”之后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作为赶工结帐时间。所以,也称二十二日为“尾期”。“尾期”前可以向各处收凑新旧账,延后则就要等到新年以后才收帐了。
所以“尾牙”的饭吃完后,就有几天好忙。过了“尾期”,即使是身为债主的硬去收账,也可能会被对方痛骂一场,说不定还会被揍,也不能有分毫怨言。
2)商人和农人在“尾牙”这一天,除了供奉神明,也要招待自家的雇工与仆婢,对于来年是否继续雇用一个人,所以,这算是慰劳日,又是礼貌相送日。
3)薄饼原本是“尾牙”的必备食物。
名俗的尾牙日活动
这一天,台湾及福建地区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号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福建晋江一直保持着尾牙日活动。
现代企业活动
在如今,企业的“尾牙”就是指“年会”。企业单位可以利用这一日,举行公司内部的年终聚会,对上一年的公司状况进行总结,并对有功劳的职员论功行赏,所以可以说是每个企业单位职工最期盼的聚会。因为年终时也伴随着圣诞、元旦还有春节的来临,所以很多公司干脆就把年会就着这3个节日的期间举办,这样更增添了年会的欢乐气氛。很多企业在“尾牙宴”上也举行一些抽奖活动,企业所有员工都参加,大家和气融融,有着大家庭的感觉。
除快速消费品行业、教育以及医药行业企业的“尾牙”标准大体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之外,其他各行业均不同程度的缩减“尾牙”经费,包括降低人均餐费、减少奖品金额、缩减参会人数和经费转嫁给员工等,其中尤以制造、金融、地产及出口贸易企业为多。
尾牙的由来
●牙的涵义
「牙」是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传统习俗中,作生意的人在农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须准备一些三牲四果、香枝与纸钱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礼当中不可少的是一只雄鸡拔毛煮熟的白斩鸡,这是用来象徵生意兴隆的。而祭拜後的菜肴可以给家人或员工打打牙祭,因此也称为「作牙」;农历的二月二日是头牙,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
●作牙
「作牙」的起源出於善良的社会风俗习惯,代代相传。所谓「牙」字,为「牙旗」之简称,因古时荒地满目,未经开垦之地,时有相争开拓,致有格斗、殴打等事发生。为识别起见,各地区(或军旗)之西边,均画有兽牙之形状,如牛角、羊角…等,以代表各地区之人员,或族人,或者军队的标志;至於古代商场的买卖介绍人,往往被称为「牙郎」或「牙侩」、「牵钩仔」,故商人向「牙郎」们请客致谢等方式,拜祭土地公的节目,称为「做牙」。
●头牙
头牙也正是土地公的生日,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一般农家在农历二月二日这天举行「春祭」,祈求一年五谷丰收并祝福土地公万寿无疆;八月十五日还要祭拜一次,称为「秋祭」,在五谷有了收成时感谢土地公赐给人们的丰收。土地公是老百姓的守护神,崇拜土地公是根源於人类对土地的信仰,主要为求生命繁衍或农作物丰收。在神明里,土地公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反而更亲近人间,人们遇见任何问题,都会找上深入民间的土地公,祈求丰收、生意繁荣,就连治病、升官、转职也找他帮忙;台湾的土地公特别多,所以有「田头田尾土地公」的说法。
●尾牙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古时有一诗句「一年夥计酬杯酒,万户香烟谢土神」,这是旧时诗人述的尾牙情景。上联「杯酒」是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说东家要辞退夥计;下联是尾牙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祭祀土地公。民间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诞辰祭拜之後,东家即宴请夥计,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这天,商家们为了感谢土地公一年的照顾,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来酬谢土地公,而祭拜完的东西就会犒赏给员工们,。
[Ok3w_NextPage]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厂要解雇夥计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这一餐来暗示。不过,旧时的人较为厚道,如果不是夥计实在不行,或是东家的事业经营不佳。是不会随便辞退夥计,辞退的方式也不是发下一张解雇通知或者资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员工被解雇。
●尾牙-鸡头隐喻
以前尾牙宴的主菜是白斩鸡,雇主将要解聘任何员工,则以鸡头相向,假如被免职的不只一人则执筷子夹起鸡头分别朝向将被「辞头路」者。凡是尾牙鸡头所指员工,即表示明年请另谋高就,这种暗喻方式劳资双方心照不宣,毋须口头辞退也不必书面通知,这是台湾民间传统的免职风俗。
假如雇主不想解聘任何员工,则将鸡头朝向自己或将鸡头拿掉以示全体慰留。至於尾牙辞退员工为何要以鸡头相向表示,可能因为鸡在民间习俗中是代表「家」和「加」,因为「鸡」在台语中与「家」和「加」同音,因此喜庆宴会通常是以鸡象徵起家或增添福寿之意,「家」也有多出来之意,在尾牙时则以鸡头所指表示多馀之人,应自行离职。
有俗谚形容说:「食尾牙面忧忧,食头牙跷脚捻嘴须」,「头牙」因为没有被辞退的顾虑,所以心情轻松愉很;台语形容一个人的心情轻松悠哉悠哉叫做「跷脚捻嘴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