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是指一个国家建立有纪念意义的日期,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或其他有重大意义的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国家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国家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所以,国庆节也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3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的两次。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成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
游行结束,人们经常聚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共同欢度节日,尽情欢歌畅饮。
国庆节-来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中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现代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而把国庆定的那个日期称为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
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Ok3w_NextPage]国庆节-阅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一九九九年建国五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三次国庆阅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一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二十四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直到一九八四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一九八四年国庆三十五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一九九九年,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世纪阅兵式,庆祝祖国五十年华诞。
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国大典阅兵
1949年10月1日, 奠定了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
1949年6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指定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参谋长唐延杰为开国大典阅兵指挥所主任、副主任。阅兵仪式在整个开国大典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从毛泽东主席到下面的各级指挥员对此都非常重视。对人民解放军来说,如此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和队列合成还是第一次。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并不像在战场上那样真枪实弹,但受阅部队作为百万人民解放军的代表,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表现出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的确是不容易的。为了圆满完成阅兵盛大典礼,杨成武、唐延杰亲自带领阅兵指挥所的工作人员,查阅了中外历史上和当代世界军队的许多阅兵资料,并到处求教。
刘伯承司令员早年曾在前苏联留学,目睹了苏军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知道一些有关苏军阅兵的情况,他详细向杨成武谈了阅兵的具体情节和注意事项,最后概括地说:"阅兵无非就是一种特定内容的礼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的这一讲话,使担负阅兵具体工作的人员心中有了谱。陈毅司令员的解说更直截了当,他说:"组织阅兵不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吗?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老百姓看看,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军队。"
阅兵指挥所根据众人提出的意见,对阅兵程序和细节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在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初步形成了《阅兵典礼方案》,内容包括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受阅前的训练等。拟定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两个大部分。党中央批准了这个方案。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基本是依照这个方案进行的,人民解放军在天安门广场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盛大阅兵。
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是我国现代阅兵式的蓝本。至今,我军的阅兵程序和内容基本无大的改变,仅在方队和人员的规模、数量上有所增减和变化。
1950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右)、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左)1950 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右)、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左)
1950年国庆阅兵
当时的天安门广场时称人民广场,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一年庆祝活动时,冠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庆节"的称呼,这一"届"的称谓一直沿续到1954年国庆节。1950年庆典大会首先举行了阅兵式,由阅兵司令朱德检阅陆海空三军和公安部队。朱总司令乘检阅车检阅部队之后,返回天安门城楼宣读命令,接着进行分列式。由此至1959年国庆,阅兵基本按照这一年的程序进行。
1951 年国庆阅兵
这次阅兵走在最前面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员,他们都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当时正在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科学。接着是各军校的学员方队,然后是各军兵种部队。这种以军事学院方队为"龙头"的队列排序方法,一直延续到1959年。
[Ok3w_NextPage]1951 年阅兵队伍中引人注目的还有民兵方队,他们是华北老解放区民兵的代表,都是战斗英雄和先进模范。
1952年国庆阅兵
民兵方队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携带着先进轻武器的民兵们来自全国各地,分属汉族和 10多个少数民族,构成了与以往国庆节阅兵分列式不同的一道风景,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
1953 年国庆阅兵
引人注目的是各种口径的大炮,拖拉机牵引着巨大的加榴炮隆隆而过。"拖拉机拖炮"的摄影照片,是当时风靡全国的佳作,现在则成了那个年代国庆阅兵的经典之作。
1954年国庆阅兵
这年,全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刚胜利闭幕。因此,其阅兵规模是新中国成立后较大的一次。受阅部队从全军60个单位抽调编成,共10384人。徒步方队由200人编成,横排面20人,共10个排面。骑兵受阅部队来自内蒙古草原,功臣模范占50%,他们共编成6个方队,每个方队都是毛色相同的军马,侧面看,骑兵和战马各成一直线,队形整齐。坦克、火炮每方队横排面4台车(炮),共 4个排面,三轮摩托车横排面6辆,共27个排面。受阅航空兵由111架作战飞机编成,由3机按三角形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高度为600米,航速每小时为400~650公里,这对中国年轻的飞行部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这次阅兵与开国大典阅兵相比,在部队编成和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主要由陆军编成,海军和空军数量很少,而国庆5周年的受阅部队由诸军兵种编成,它反映了解放军的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的迅速发展。开国大典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是"万国牌",型号、口径、出产国极不统一,国庆5周年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则基本上是苏式的,这是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一大进步。
1955年国庆阅兵
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着崭新的新式军装 ,佩带军衔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刚授衔的元帅和大将等,在阅兵结束后,兴致很高地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留念,这些照片现在成为开国将帅们着新军装、为数不多的珍贵图片,有的还成了将帅们的标准照,照片上他们个个露出会心的微笑。
1956年国庆阅兵
阅兵式在滂沱大雨中进行,这次阅兵是新中国前12次大阅兵中惟一一次冒大雨阅兵。这天的北京从清晨就开始下雨,受检阅的队伍在雨中进行,分列式开始时,雨下得更大了,天安门广场成了一片汪洋,指战员们的衣服全被雨打湿了。他们身上蒸发出的热气,成了一层乳白色的薄雾。他们踏着军乐的节奏,高挺胸膛,踏起水花,齐步向前。指战员们所乘坐的都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雷达探照灯也初次公开亮相。由于下雨,原定参加阅兵式的空军飞机未能参加受阅。
1957年国庆阅兵
这次阅兵引人注目的不是受阅部队,而是国外来宾空前的多。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参加检阅,应邀来我国访问的匈牙利、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缅甸等国的客人也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检阅,还有应邀前来访问我国的50多个国家的外宾、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以及在华外国专家等也观看了阅兵式。
1958年天安门检阅台上,前排自左至右:邓小平、彭德怀、陈云、周恩来、李周渊、朱德、巴卢库、毛泽东、契尔文林伯渠、董必武、李济琛、罗荣 恒、黄炎培、彭真1958 年天安门检阅台上,前排自左至右:邓小平、彭德怀、陈云、周恩来、李周渊、朱德、巴卢库、毛泽东、契尔文林伯渠、董必武、李济琛、罗荣恒、黄炎培、彭真
1958年国庆阅兵
1958年8月底,炮击金门作战刚刚打响,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乘车检阅了陆海空三军。这次阅兵的分列式中有基干民兵队伍,他们中许多人是来自太行山、白洋淀等革命老根据地的民兵杀敌英雄,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用土枪、土炮、"铁西瓜"打败过敌人。这天,他们精神焕发,步伐整齐,全部装备着新式步枪。谁能想到他们只训练了20多天就参加了阅兵。
[Ok3w_NextPage]1959年国庆阅兵
此次阅兵规模比以往大,准备工作也比较早。当时,天安门广场已扩建一新,整个广场较5周年国庆时扩大了两倍半,达40万平方米。北面是雄伟的天安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正南,使10周年国庆大典更加宏伟壮观。阅兵方案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审定的。1958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意见》,指出,要使庆祝典礼的阅兵式和群众 ,比往年搞得更加隆重盛大。根据这个精神,京津卫戍区司令部拟制了《1959年国庆首都阅兵方案》,并上报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批准通过。
这次阅兵与5周年国庆阅兵相比,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和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队,徒步方队横排面由20人增加为24人,受阅总人数增加三分之一。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空军受阅编队由5周年时的3机增加到5机,飞机总数由111架增加到155架,受阅飞行高度降低100~150米,这都对受阅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阅兵的装备数量大大增加,且受阅轻重武器装备绝大部分已实现了国产化,标志着中国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装甲兵方队,装备了中国制造的59式中型坦克,这是我国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当年定型,当年投产,当年装备部队并参加国庆阅兵。飞过广场上空的是由中国制造的歼5型飞机组成的梯队。阅兵规模比往年大,
但用的时间却只有58分钟,这表明阅兵组织工作比往年更周密、更细致、更成熟。
这次阅兵适逢庐山会议之后,9月30日,原国防部长彭德怀搬出中南海到京郊挂甲屯,新任国防部长林彪任阅兵司令,检阅陆海空三军。林彪在阅兵式上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要求全军指战员"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身居挂甲屯的彭德怀虽然也收到了邀请他到天安门城楼参加观礼的请柬,但他没有去,而是在电视中收看了这次阅兵式。彭德怀元帅对这次本是由他策划部署的阅兵式看得很仔细,但他看完后未作任何评价。
邓小平亲定1984年阅兵
1984年国庆阅兵
1983年11月中旬,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部署下,中共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置35周年国庆的庆祝和阅兵筹备工作导弹189枚,坦克装甲车205辆,火炮126门,火箭布雷车18 辆,轻武器6429支(挺),汽车2216辆,组成46个方(梯)队。其中地面方队42个。每个徒步方队为14个排面,每排25人,共计352人(包括领队两人),比10周年国庆阅兵增加4个排面、110人。除战略导弹方队为4个排面,每排3辆车,加上两辆指挥车,共14辆车外,其他车辆方队均为4个排面,每排4辆车,加上两辆指挥车,共18辆。空中梯队共有4个,最大的机群为9机编队,比10周年空中编队增加4架飞机。
分列式中行进在最前面的是由陆、海、空三军指战员组成的仪仗队,他们护卫着"八一"军旗,率先进入天安门广场。这与往年的11次阅兵都不同。女卫生兵方队也是往常阅兵中所没有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9辆大型牵引车载着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战略导弹首次公开展现在人们面前。此次阅兵各种受阅武器装备共28种,全部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其中19种是新装备,具有现代水平,有的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展示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35周年国庆阅兵的盛况,当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人们高度赞扬这次国庆阅兵所展现的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成就和精神风貌。这次阅兵在组织的时机、阅兵规模、受阅内容、对外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中国阅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1999 年,
[Ok3w_NextPage]1999年国庆阅兵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国庆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这次参阅的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这样的规模和阵容,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2009年国庆大阅兵
北京时间2009年1月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总参谋部作战部战略规划局副局长蔡怀烈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将举行国庆首都阅兵,有关准备工作已经展开。此次阅兵涉及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武警部队以及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还将展示一些新型武器装备。参阅要素更加齐全,装备类型更加多样,兵种专业更加全面。阅兵遵循的主要原则是:重点展示中国特色武装力量体系建设成果,以军队力量为主,以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