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海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目前沙特政府正不断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以减少国家经济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同时为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沙特阿拉伯也使用大量移住劳工。沙特的旅游业也比较发达。
自然地理
位于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海岸线长2437公里,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十四。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原属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全境大部为高原。西部红海沿岸为狭长平原,以东为赛拉特山。山地以东地势逐渐下降,直至东部平原。沙漠广布,其北部有大内夫得沙漠,南部有鲁卜哈利沙漠。有金、银、铜、铁、铝土、磷等矿藏。东部波斯湾沿岸陆上与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藏量极丰。鲁卜哈利沙漠东部的布赖米绿洲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三国争议地区。
资源地理
2005年,沙石油产量5.26亿吨,出口石油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363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6%),三项指标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气年产量640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6.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沙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目前,沙共有30个海水淡化厂,日产300万立方米淡化水,占全国饮用水的46%。沙共有184个蓄水池,蓄水能力6.4亿立方米。
历史地理
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的复兴者穆罕默德的一些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八世纪为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中国史书称为“大食”。十一世纪开始衰落,十六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十九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汉志和内志两部分。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兼并汉志,次年自称为国王。经过30年征战,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于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这一天被定为沙特国庆日。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面积2149690平方公里。人口1082万(1984),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首都利雅得。
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复兴地。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复兴了伊斯兰教,他的继承人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并逐步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16世纪阿拉伯半岛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1446年前后,沙特家族的祖先离开半岛东部卡提夫,来到内志地区的瓦迪-木勒噶河谷附近定居,并将这个地方定名为德尔伊叶。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沙特家族成为内志地区三个最有势力的家族之一。18世纪上半叶,在内志地区出现了伊斯兰教的一个新教派——瓦哈比派。瓦哈比派作为实现政治统一的思想武器,被沙特家族全盘接受下来,并在沙特家族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沙特家族的首领先后征服内志,占领利雅得,并袭击科威特、卡尔巴拉,吞并了哈萨,攻克麦加和麦地那,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了整个汉志,于1811年建立了第一个沙特家族统治的瓦哈比派王朝。
沙特家族的征服活动,激怒了奥斯曼苏丹。苏丹命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前往征讨。经过7年战争,埃及军队于1818年4月夷平了沙特王朝的首都德尔伊叶。沙特家族被迫逃往科威特和波斯湾的沿海城镇。1845年,沙特家族从埃及征服者手中收复了内志中部地区,恢复了对利雅得的统治,并把利雅得作为沙特王朝的第二个首都。后因沙特家族内讧,北方沙马尔部落的拉希德家族乘机在内志兴起,占领了利雅得。沙特家族再次流亡科威特。
[Ok3w_NextPage]20世纪初,伊本·沙特成为沙特家族的首领,他率领沙特人于1902年收复利雅得,1906年击败拉希德家族,恢复了沙特家族在内志的统治地位。为巩固已取得的政权,消除部落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1910年成立了“伊赫万·陶希德”(一神论兄弟会),而后又建立了伊赫万的农垦区“希吉来”,使加入伊赫万的游牧民转入定居,从事农业。“希吉来”实为宗教、政治、经济、军事的综合体。最初的希吉来设在阿尔塔维亚,1939年发展到140多个。伊本·沙特的士兵主要从希吉来征召。士兵自备武器、乘骑和口粮,在战争中每人可分得一份战利品。1915年英国强迫伊本·沙特签订“友好同盟”条约,并承认他对内志、哈萨等地的统治;伊本·沙特则同意不与其他国家签定协议、进行谈判和提供租让权,不侵犯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保护地”。1920~1922年,伊本·沙特彻底征服了拉希德家族。1924年9月起,他率兵进攻汉志王侯赛因的属地,先后占领了塔伊夫、麦加、麦地那、吉达,以后又兼并了阿西尔,被拥戴为汉志王和内志及其属地的苏丹。1927年5月,他和英国在吉达签订友好条约,英国承认他作为汉志和内志及其属地之王的完全独立地位。1932年9月,正式定国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伊本·沙特国王注意同邻国结好;整顿行政机构,建立内阁制度,划一全国行政;引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发展交通、邮电、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1933年,把面积93.2万平方公里的石油开采权租让给美国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期限为66年。该公司于1938年在哈萨的达曼地区发现了大量石油。石油的发现和开采使沙特王国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1953年,伊本·沙特去世。沙特(1953~1958,1960~1964在位)、弗萨尔(1958~1960,1964~1975在位)、哈立德(1975~1982在位)先后继任国王。1982年6月哈立德病逝,法赫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继位。对内鼓励私人投资发展经济;对外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维护民族独立,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加强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团结。
经济地理
沙特阿拉伯以“石油王国”著称,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销售量最多的国家之一。1984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31.51亿吨,天然气储量为34885亿立方米。石油收入是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1981年石油产量达4.9亿吨,收入1032亿美元。1983年以来,受石油价格下跌影响,产量和收入锐减,1985年产量为1.65亿吨,收入340亿美元。巨额石油收入使沙特阿拉伯从传统的落后的农牧业经济迅速向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转变,到7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1984年国内生产总值约1090亿美元,人均收入10074美元。沙特政府利用石油收入,制定了庞大的经济发展计划。近年来,沙特政府实行经济多样化政策,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和基础工业,以逐步改变单纯依赖石油收入的状况,建立现代化、多样化的国民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