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人文配图
扬州六月六的习俗
农历六月六,民间又称“天贶节”,扬州人对这一天情有独钟,给这一天赋予许多有趣的内容。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扬州六月六的习俗。
1、晒红绿
扬州旧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谚语。梅雨过后,扬州人家无不抓紧机会,利用强烈的日照,曝晒全家老小的棉衣、被褥和换季衣服,俗称为“晒伏”,又称为“晒福”。不仅是古代的皇宫在这天要晒銮驾,是凡士庶人家也要曝晒衣冠带履之类,同时还将容易被虫蛀咬的书籍、字画等都摊开来曝晒,以杀灭蠹虫,以防止霉烂。
民间又有“家家晒龙袍”的说法。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过去还有说法,就是晒的衣裳要在太阳落山前收回来,把热气散尽后收回折叠整齐了放好,还要塞进樟脑丸防霉防蛀,否则还会干霉。
2、翻经
梅雨季节里,经书也易发霉生蠹,寺院里就在每年的六月六日把经书翻开,摊在烈日下曝晒,僧众便把这天叫做“翻经节”。
旧时,有些信佛的妇女在这天主动地到寺庙里参与翻经念佛,她们翻经是另有所图的:据说女子一生到寺庙里参加十次翻经,来世就可以转为男身。顾禄《清嘉录》卷六即云:“诸丛林各以藏经曝烈日中,僧人集村妪为翻经会。谓翻经十次,他生可转男身。”
3、接姑娘回娘家歇夏
旧日,扬州地区有六月六接姑娘回娘家歇夏的风俗习惯。如属新婚,要在娘家歇一个月之久。到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回婆家时,娘家还要为姑娘做两套衣服、一双袜子。现在多已改为买现成的,更为适意。不过,又为姑娘置一把扇子和一条毛巾,以便姑娘安然度过整个夏天。
六月六,带“乖乖肉”(扬州话中古音,“肉”音同“六”)。上人疼子女,把子女称为“乖乖肉”。这时候农村大忙结束,在人家做媳妇的都回到娘家来了,妈妈心疼姑娘,于是包饺子款待姑娘。在邗江洲上5个乡镇,也保留着这样一个风俗:六月六这天,出门的姑娘带上丈夫孩子回娘家吃饺子。
4、帮狗洗澡
跟六月六有关的习俗还有:有的人家在这一天给猫狗洗澡,俗语叫“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据说,猫狗在六月六这天洗了澡,就不生虼蚤了。
扬州民间素有“六月六,狗瓷浴”的说法。一般地说,狗是终年不下水的。但六月六这天让狗下水洗个澡,将身上的寄生虫冲洗干净,则可以享受一下过节的乐趣。对一些喜爱以狗为宠物的人来说,就更加能体味到乐趣了。
5、系五色缕
端午节这天,许多人家都为小孩子在手腕上系上五色缕,俗称“百索子”。但随着天气的转热,加之小孩子好动、易出汗,百索子自然就会惹脏了。不过扬州人有一句谚语,叫作“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这句谚语便十分简便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到了“六月六”这天,按习俗要撂到屋顶上。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扔上屋顶的百索子会被喜鹊衔去,等到农历七月初七的时候,搭成鹊桥,牛郎织女能够鹊桥相会。
6、凤仙花染指甲
六月六这一天,年轻女子用凤仙花加上明矾染指甲。具体做法是:七分花加三分叶子,加明矾和水烟丝,捣碎,用布包上,麻丝扎紧,一夜过来,指甲就红彤彤的。如果嫌颜色不够红,则包起来再染。
为什么这时候染指甲呢?过去在农村,一趟栽秧季节过后,妇女们的指甲苦得要秃掉一层。因为凤仙花有较强的养护指甲的功能,还能治疗灰指甲,所以,年轻妇女便趁闲染指甲;另外,过去的农村孩子夏天都是光着脚的,为了让光脚更漂亮,大人也会给女孩子手指甲和脚指甲用凤仙花染上。
7、吃饺子
旧时,扬州还有六月六吃饺子的习俗。六月初六,农村新麦子已经收好,夏收夏种基本结束。老扬州就利用这个闲暇,把新麦磨成面,包饺子吃,也算尝个新。
[Ok3w_NextPage]据说在这天吃了饺子,可以避免疰夏,不被蚊子叮咬。这天的饺子讲究多包点,不仅是六月六吃,还要晾起来吃上几天。但也有说法是,五月为毒月,为庆祝顺利度过毒月,要包饺子吃。
另外,扬州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六月六,种红绿。”扬州民间流传的这一谚语,旨在提醒农人每到农历六月六,开始种下红豆和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