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规模最大的普度,首推石狮的“龟湖大普”,即把龟湖的13个村落分属12个生肖(其中后安和仑后合属猴),12年各轮流普度一次,互相宴请,民间有“闻名龟湖大普度”之俗谚。
管理资源吧阅读配图
石狮原有龟湖塘,属于“龟湖大普”的是沿龟湖塘数十自然村,原属廿四都辖区。据《石狮志》记载,元代,晋江县城内分三隅四十七都,明,清沿袭元制,到清代,廿四都统辖苏厝,郑厝,后宅,埔仔,浯头,山仔,后头,后垵,仑后,吕下,蔡下,上墓,塘边,塘后,东墓,五园,厝仔,院后,坑园,洪窟,前埔,亭下,塘头,浦尾,下厅,仙境(今山雅),路上,龟湖,锦湖,前洲,鳌头,新厅,龚厝等三十三乡(现宝盖镇和蚶江镇一带)。
龟湖大普由当时的耆老出面协商,采取了轮流当值做大普的办法,由龟湖塘较靠近出海口的塘头村开始,按地理位置和生肖年进行轮值,大村一村一年,小村若干村一年。后来因历史变迁,有的自然村因迁移,废乡(如蔡下)。有的村合并(如东墓已经并入塘后)。到清末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轮值顺序:
鼠:塘头(现宝盖塘头村)上浦(现宝盖上浦村)
牛:亭下(现蚶江锦亭村)
虎:塘边(现宝盖塘边村)
兔:苏厝(现宝盖苏厝村)郑厝(现宝盖郑厝村)
龙:后宅(现宝盖后宅村)
蛇:埔仔(现宝盖铺锦村)
马:洪窟(现蚶江洪窟村)
羊:塘后(现宝盖塘后村)厝仔(现蚶江厝仔村)
猴:仑后(现宝盖仑后村)上墓(现宝盖松茂村)后垵(现宝盖后垵村)
鸡:山雅(现宝盖山雅村)
狗:鳌头
猪:后头(现宝盖山雅村部分)
其中原来虎年的洪窟因为做普度时,因忙于封建械斗,无暇顾及,遂与同属“会内”的塘边对换。
而鳌头,后头两村,现村庄已近无迹。后来耕作其土地的铺锦和山雅需在其普度轮值年“助普”。所以铺锦(蛇,狗)山雅(鸡,猪)要普两次。
龟湖大普的形式:
普度的重要原因是为了祭祀普度人间鬼魂,所以形式上都与祭拜鬼神有关。
接普:
普度轮值年的前一年农历七月十六,家家户户要在家门口摆香案和饮食,接“普度公”和它的“兵马”。预示着“普度公”已经从上个村庄巡查到轮值村了。
接下去的每个月初一十五,都要“孝兵马”,犒劳“普度公”和它的“兵马”。
装普度公:
轮值村在轮值年的七月初一开始,要在村主要的寺庙前装上一尊“普度公”供人祭拜。“普度公”多由纸糊,高四米左右。威武神勇。
施食:
七月普度节最重要的仪式是“施食”,从装好普度公开始,整个廿四都信众每家在普度公前要供奉筐头饭给孤鬼。老人们把最好的食物供上桌,还把一些衣服供上,好让鬼在人间生活舒适些。给众鬼的食品,还分给乞丐等。
驱鬼
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摆上香案桌,由村民统一延请的和尚到各家各户念经驱鬼,超度亡魂,保佑阖家平安。
龟湖普度的现状
清代以后,普度奢靡渐成风俗。 “龟湖大普”,从初一开始至普度之日,数十台戏同时于一村演出,家家户户以“五斗米篮”盛菜肴祭敬,以晒谷物的大蔑盖为桌,席地大宴宾客,大家均以客多为荣,以客少或无客为耻,故即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被强拉入席,以助声势,如此铺张浪费,致使许多村民为了大做普度而倾家荡产。新中国成立后,普度因被明令禁止而大力收敛。改革开放以后,普度之风又渐渐抬头。
现在许多村庄将普度作为移风易俗,倡导节约,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旧事新办。如塘头村利用普度移风易俗,募捐了几百万的“生育关怀基金”。许多村庄在普度时不办“公桌”,邀请高水平的文艺团体和球队进行汇演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