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民俗节日“腊八节”。据说佛祖释迦摩尼的成道之日也是在腊月初八,因此在佛教中,腊八节也被称为"佛成道节"。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那么,腊八粥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关于腊八粥的故事吗?
腊八粥的来历据说源于印度。佛祖释迦摩尼在得道成圣之前,原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历时六年,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得道成圣,期间每日仅食一麻一米(也有说是释迦摩尼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食后恢复了体力)。为纪念此事,后人每年腊月初八吃粥。这就是腊八粥的故事。
至于我国喝腊八粥的来历远远早于印度。我国汉代就规定于腊月初八为祭祀腊神日。祭品为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由此可知,当时的“腊八粥”与佛教没有关系,完全是我国自己的传统祭日。
而腊八粥的另一个故事则是发生在宋朝,与民族英雄岳飞有关,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坚持抗金,遭奸臣秦桧诬陷。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进京。岳飞无可奈何,急急班师,一路粮食不济。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合混而食,道谢而去。这天乃腊月初八。后岳飞被害,百姓为示怀念之意,每年腊月初八烧起“百家饭”。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防止便秘、养颜美容的作用。腊八粥味道虽然好,但不要多吃,毕竟里面的莲子、花生什么的不易消化。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