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文学形式。曾经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联林珍奇》,它把很多有意思的对联通过剧情串联起来,使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得到快乐的享受、智慧的启迪和思想的陶冶。
我喜欢对联,大概从看了此剧开始,真正学习对联则是因为教语文的缘故。记得教《岳阳楼记》,为了增加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便去搜集了很多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其中就在黑板上全文抄录过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藤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副对联从时空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岳阳楼的人文地理之胜。我从它入手,把这篇课文演绎得风生水起。我在讲台上词采飞扬,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座位上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很让我过了一把意气风发的瘾。
但是,我从来不曾想过自己去拟联作对,因为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材料,所以一直就只停在喜欢与欣赏的阶段。
一次,读小学的儿子拿了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题问我,是句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我苦思冥想,却也来了兴趣,很费了一番心思,终于凑合了一句下联:“士子摘柿子,柿子掉,士子吊”,自以为没在儿子面前出丑丢脸。后来儿子拿来老师的答案:“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让我拍案叫好。偏偏我是个喜欢钻字眼的人,便在这下联里又改了两个字:“丫头啃鸭头,鸭头消,丫头笑”,叫儿子拿了去给老师。后来又看到一个对子:“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觉得写对联的确很有意思很有趣味。
这之后,对联便不时地成了我生活的一个点缀,触景生情,有意无意,脑子里就会冒那么一两句,可惜大都忘记。现在仍牢记在心的有两次。
一次是到湖北秭归学习。学习期间,与秦皇岛的一位老师杨君一见如故,半个月里相谈甚欢,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先我而归,离开时,我们彼此都有些依依不舍,我神情黯然地对他说:“子离姊归,子规啼子归”,杨也显得有些伤感,说:“我们从不同的方向来到这秭归,终要各归各地。有幸认识了你,你住江西,我住河北,江河不竭,友谊常在。”后来他发来短信说:“你告别时说的那句对联,因为才疏学浅,我想了很久还是对不上来。”其实我是有感而发,至今无言以对。
一次是去四川旅游。带了周懋庸的长篇小说《长相思》晚上看,里面有一个情节,写仲芸的弟弟在外国做工,到多瑙河游玩,想到一句上联:“多瑙河边多恼”,寄信向姐姐们征下联。我没去翻阅后面的篇什,便把这个上联发短信让几个好友拟对,其中一思维敏捷的新疆网友竟很快对出:“莫愁湖上莫愁”,真是太有才了。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到乐山,看到乐山大佛,我福至心灵:“乐山佛前乐善”,高兴地忙让好友们分享。现在想起这样的情形,还兀自兴奋不已。
第三天我们登峨嵋山。几个窈窕淑女正香汗淋漓气喘嘘嘘地在我们前面有说有笑。我心里一动,脱口而出:“峨眉山,蛾眉上”,几个女孩子回眸一笑,真是千娇百媚,满眼春光。同行的好友见此,连称妙妙妙,不知道是说我的话妙,还是说我的话引起美眉们回头的情景妙。我说:“好小子,你把我刚说的那句话对一句上来,才可以真正称得上一个‘妙’字”。他说:“我可没有秀才你那样酸,你不要难为我,你就‘自作自受’吧。”其实我也是一时兴起,见景生情而已,哪有另一联?所以当同行的其他人问我要“答案”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只“瞻前”而没有“顾后”。好在后来在供奉观音的一座殿堂里,看到端坐在莲花座上的菩萨,我指着观音对站在身边的好友说:“须弥座,须眉坐”。对得虽然有些勉强,也算是给同行的人们有了一个交代,大家也认为这句不错。
[Ok3w_NextPage]这些还只是对联里的音韵联,还有诸如双关、回文、嵌名、叠字、顶真、拆字、颜色、方位、数字等联,细细品味,都能给人无穷乐趣。
我曾经戏谑地对人说:“想不想你,就是会想你,不想你,不想你,还是会想你”,有时也想为之配一句联语,我搜索枯肠,始终不能。
生活里时时处处有对联,关键看我们有没有用心去体会。
供对联爱好者交流,本文转自http://www.sdduilian.com/news/qy/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