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2>>>节日知识

各地寒衣节的风俗

各地寒衣节的风俗

  寒衣节的习俗 烧寒衣

  与清明节、中元节不同的是,十月初一除以烧的形式为死去的亡灵送纸钱外,因为正逢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传统的寒衣节还要送去五色纸做的寒衣,以表达后人对亡者的纪念。

  在民俗学中,这一活动归于社会风俗中的“宗族·祭祀·墓祭”类中。主要习俗有煮红豆饭以夜奠(亦有以乌糯饭祭墓的),在门前焚烧纸糊或彩印的衣裤鞋帽,也有去坟头祭焚并用新土覆墓取意"保暖"的。奠祭时,还有男磕头不哭、女哭不磕头等规矩。清佚名《燕台口号一百首》云:"寒衣好向孟冬烧,门外飞灰到远郊。一串纸钱分送处,九原尚可认封包。"正是这种情景的写照。

  各地寒衣节的风俗

  山东淄博习俗: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多供以秋季丰收之物,意在报告祖先全面收成完毕。这天上坟除了烧纸以外,还用彩纸剪做衣帽,焚于墓前,有“十月一,上坟烧寒衣”之说,意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寒衣节的习俗 各地寒衣节的风俗】寒衣节的习俗 各地寒衣节的风俗。淄川除了上坟祭祖以外,还于傍晚到野外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祭祀,添“御寒衣”。

  老北京人的习俗:过去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这种风俗早在明代就有了。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写的很详细,所谓“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等等。意思是天气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应该给死去的亲人寄点寒衣去。每年到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再焚化了。十月初,送了寒衣之后,据说在清代,还要颁发历书,各处书局刻印出售。旧时的北京,大小胡同中,常看到有人背一个布包,手中拿一叠子历书,一边走一边叫卖:“卖皇历,卖皇历。”这也算是旧京的一景吧。

  老南京的“寒衣节”:是日,人们把各色彩纸糊成的冥衣,装在一红纸袋里,上写亡者的身份和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后拿到门外焚化,以示对亡人的记挂,#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祈求赐福保佑,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尝新。【寒衣节的习俗 各地寒衣节的风俗】文章寒衣节的习俗 各地寒衣节的风俗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59753835.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山西寒衣节习俗: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陕西寒衣节各地习俗:

  送寒衣,,陕西不少地方群众用各种色纸剪糊成衣服,黄昏时在祖先坟茔烧掉,谓之送寒衣。据民间传说为孤魂会,人们在送寒衣时,除给祖先焚烧外,还要多烧给无主的孤魂。

  《华阴县志》载:寒食节 ,时已入冬,天气变冷。人们穿着棉衣,思念已故亲人。是日,妇女以彩纸裱糊衣服或少许棉花赴坟前焚化,以示给以故亲人送寒衣。

  《米脂县志》载:“岁时扫墓。每岁于清明、端阳、中元、冬至(或),主人夙兴,具香椿,酒馔,率弟子诣墓陈献品,上香焚纸钱,序立,鸣炮再拜;并设酒、香表于后土神前,行礼如仪。是日,于家中设奠,仪式亦如忌日,礼毕,合家同食馂余。”

  《临潼县志》:“鸡鸣,焚纸,献馄饨祭先,谓之送寒衣。”

  《高陵县志》:“,荐馄饨于先人,仪如中元,又送寒衣于墓,即古履霜露而凄怆之遗也。”

  《周至县志》:“十月朔日,设馔祀先,焚纸于坟墓,名曰‘送寒衣’”。【寒衣节的习俗 各地寒衣节的风俗】默认分类http://www.gkstk.com/article/。

[Ok3w_NextPage]

  《续修礼泉县志稿》:“为寒衣节,以五色纸制成龛衣,焚之亲属墓前,名曰‘送寒衣’”。

  《渭南县志》:“十月朔日,鸡鸣焚纸衣,献馄饨祀祖,谓之送寒衣。”

  《同州府志》:“,煮面饺祀先,焚纸衣裳,曰送寒衣。”

  《凤县志》:“十月朔日,家家剪楮帛作寒衣,诣祖茔焚送。”

  《定边县志》:“十月初一日,曰寒衣节,夜晚皆用纸卷、纸钱焚于门外,以送祖先。”

  《府谷县志》:’十月初一日,家人夙兴,持供馔及楮钱,五色纸为帛,至门外焚,又至祖考前焚,名曰‘送寒衣’”。

  陕南一些地方,是日祭祖不在坟地,而是在各家房前屋后的院落,路边撒上灰圈(欲给几个亡人烧纸,划几个圈,写上姓名),将寒衣和纸钱烧在其中,以示亡魂各取一份,互不争夺。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