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2>>>人文百科

桃花源民俗九溪板龙

桃花源民俗九溪板龙

  时间易逝,但九溪官坪的板龙灯表演仍定格在我的脑海,时不时象过电影一样冒出来。

  那是今年3月13日,电视台周雄,倪伟、燕良才、于锡杰四条汉子为给中电视台《神州风采》节目拍摄中国一绝,约我同赴观灯。

  暮色、炊烟,使官坪河的远山、近水、村舍、田野变得朦胧渺缥,鸡犬之声由远而近。置身其间,犹如步入仙境。

  正在我沉浸此景陶然自乐之时,一阵咚咚皮鼓堂堂铜锣鸣鸣号角哒哒唢呐骤然而起。与此同时,震耳聋的火铳、鞭炮及充满阳刚之气的呐喊,一齐通向耳际。我立即和同伴跑步上了官坪河对岸的小山凸。

  “这里人玩板龙灯热情高,清早就聚集了140多人。近百块板。”陪我们看板龙灯表演的乡文化站长黄春阳说。

  我们边聊边向舞板龙灯处走去,并追上了前面一位瘦而精干的老人。问他高寿?他笑答:“八十有一。圣堂村人,叫陈玉清。”边说边把略显羞涩的孙子推上前。 “俺爷孙一趣来为板龙牛角号助兴的。”听人说,玩板龙的不仅有象板桥村罗超仁父子上阵的,还有丈夫不在家妻子顶上去的呢!

  板龙,不象平常所见的龙灯,它是用一块块枫、楠木制作的长2米宽0.13米厚0.03米联结起来的木板经,又称板凳龙。玩龙人不用手舞而用肩扛。相传元朝末年,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桃源九溪一带以莲花禅寺(现官坪村附近)为聚集点。罗、沙、黄、彭、何氏等族首议定以元宵节玩龙灯为名,称莲花禅祖托梦,日板龙出山,凡男子皆舞龙板。这种龙板合则为龙,拆则为武器,并约定灯笼、火铳为号。元宵举事,罗鼎公等十余族首殉难。起义虽然失败,板龙灯由此流传至今,成为民间艺术的奇葩。

  我参观了即将表演的板龙,那差不多两人高,内可燃点蜡烛、金碧辉煌的龙头,那可分可合,灵活自如的龙身,都精致得令人称奇。据《湖南民间舞集成》载:“板龙灯流传在桃源北的漆河、九溪、双溪口等地。传说参加者可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抗日战争时,漆河等地耍过二百余长板,在河滩上狂跑呼叫,势如排倒海,甚为壮观”。

  这时,河岸边、山脚下人头攒动,围观的田女老幼已挤满了山凸山凹。放眼望,但见河滩上细如轻纱,簿似蝉翼的淡雾缭绕。给表演现场的龙头、龙尾、龙身、太平伞、彩灯等物件上凭添了一层层朦朦胧胧的神秘色彩。

  入夜,板龙灯表演开始。只听得一声“点灯”号令,玩板龙的男女“咔嚓”划燃手中的柴,敏捷地点燃自己面前的4支蜡烛。顿时,河滩上数百盏彩灯恰似天上明星,倒影落入水中交相辉映,把个官坪河滩照得如同白昼......

  灯火中,头扎白巾,身着缀有龙图和寿字大红背心的玩龙人列好队,在一阵紧似一阵的鼓声中虔诚地按惯例祈祷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在缓缓的唢呐乐曲中回到自己的位置。“起!”又是一声号令,刚才还围成一个圆圈静卧着的板龙,瞬间变成一条长的火龙,随着激越的锣鼓、震耳的炮铳的起舞。 玩太伞的壮年男子,摇动手中竹竿,将一把绫罗绸缎织成的神伞,旋转得如同彩蝶翻飞;玩珠的小伙子更是神气,只见他一根珠棒舞得嗖嗖作响、丝风不透,一会儿辗转腾挪,一会儿上下跳跃,逗引着板龙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惹得观者大笑不已......

  这时有人提议上山。我随着人流从山凸走向河畔,又从河畔涉溪爬上小山,居高临下。“啊!真壮观。”只是火龙伴着有节奏的鼓点和“嗬嗬”的呐喊,时而东西时而南北,时而腾空疾飞,时而逶迤蛇行,时而变仙桃,时而成字形,时隐时现,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使人目不暇接。两岸叫好声喝彩声此伏起,一浪高过一浪。

  表演结束,火龙化整为零,一人一板,一板四灯,漫山遍野,铺天盖地而来,恍若银河繁星洒落人间,让人浮想联翩。烛光映红的张张笑脸展现出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九溪人一定会像板龙那样驾起五色祥云腾空而起,彻底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Ok3w_NextPage]

  夜深人散。我的思绪却久久沉醉在那似梦似幻亦假亦真的场景之中......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