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人事管理 >> 薪资考核 > 效率至上让企业南辕北辙

效率至上让企业南辕北辙

    “没有目标的效率”是“没有意义的效率”,就如同一匹马没有目标地奔跑,它的效率越高,也就是说速度越快,却反而可能离目标越来越远。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它是政府组织、还是企业组织、抑或是慈善或宗教组织,都是需要“管理”的。

    管理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或一些技巧,更是关于如何实现组织成果的系统管理思想。它是关于“如何实现组织成果”的学问。

    虽然我们常常说管理必须是“卓有成效的”,可是,“卓有成效的”管理,必须是赋予组织成果的。

    因此,管理是什么?只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回答:管理是一门关于(如何实现)组织成果的学问。它所关注的是组织成果,而不是管理过程或管理技巧,即使是一些充满智慧的管理技术,也必须质问“你通过这些管理技巧,获得了什么样的组织成果”?

    所有内部管理都只是成本

    中国古代的所谓管理,大多数都是关于如何实现个人成果的学问,这其中,就包括了权谋伎俩和人际关系技巧,虽然它可以令你升官发财或如鱼得水般地攀附权贵,可是,你“如鱼得水般地攀附权贵”,仅仅获得了你个人的所谓事业成功的结果,却不代表着你的事业成功,也不代表着组织的成功,相反的是,你的个人成功(成果)完全可能伤害到组织成果的实现,就如同你的人际关系技巧八面玲珑,却可能是以牺牲组织的效率成果为代价。

    什么是“组织成果”?首先,你得把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机构,看作是一个组织,其次,你才能够由此区分出“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

    确实,“组织”是在典型的工业社会才会出现的一个新词,而早先的传统农业社会只有熟人或者人情的概念,它将一群人的集合等同于一个组织的集合,它将人际关系处理误解为就是管理,由此,它也将“统治”误解为是“管理”,事实上,所谓的管理,就是指如何管理一个组织,而不是如何统治一群人,它是为实现组织成果而工作,而并不是为个人获得事业成功而出谋划策。假如管理是为个人事业成功而出谋划策的话,那么,它将等同于早先的幕僚或者谋士。

    因此,假如你想要寻找组织的成果,只能在组织的外部寻找,而不能在组织的内部寻找。

    就如同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组织的成果,只存在于“组织的外部”、而并不存在于“组织的内部”,他甚至苛刻地说,内部的一切管理都只是成本,而外部的成就才是组织的成果,就如同内部管理的效率一样,内部效率必须转化为外部(价格)竞争力,我们才能够说效率是有价值的,否则,我们只能说所谓的效率是无用的、无价值的,因为它并不能够产生一种基于组织外部的成果,这也是管理大师德鲁克区分“效率”和“绩效”的本质所在:效率只是基于组织内部的一种管理,而绩效才是基于组织外部的一种成果。

    从这个意义来说,每一项新理论或管理技术,都必须回答“成果是什么”,否则,它就不可能具有管理实践的意义。假如你提出“以人为本”的观念时,你必须回答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它是你不能回避的、也必须回答的问题,当然,你不能想当然地说,人人讲究贡献并且和谐相处,那么,管理所期待的成果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它不是管理,而是乌托邦;假如你提出“管理就是爱”时,你必须说清楚“爱”究竟能给管理带来怎样的成果?如果你说爱能够带来彼此的和谐相处,那么,“和谐相处”并不是管理所期待的成果,因为它只代表着人际关系相处的成果,而不能够代表组织所期待的成果。

    没有目标何谈效率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组织的成果”,都是能够被“数字”所检验或验证的,而十九世纪以来被检验的组织成果,莫过于被“效率”的数字所检验。

    这个情况得益于十九世纪逐渐出现的完全的市场化的竞争局面。假如在一种垄断的或人际关系得道天下的环境下,那么,效率不仅变得毫无意义,而且还会成为实现组织成果的绊脚石,而效率之所以成为竞争的关键,就是因为它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或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组织成果”(这是效率的本质)。当年管理大师德鲁克之所以用“绩效”这个词取代“效率”,只是因为他认为“没有目标的效率”是“没有意义的效率”,就如同一匹马没有目标地奔跑,它的效率越高(速度越快),却反而可能离目标的距离越远,就如同中国人常说的“南辕北辙”。

    这其中,“组织流程”的构建或再造,成为了提高或完善组织效率一项重要的管理技术——我之所以把它称之为是管理技术、而不是(伟大的)管理思想,是因为它仅仅是把隐性的、本就存在于组织中的流程,加以梳理和分析,从而使它变成了显性,而所谓的流程再造,也仅仅是把流程进行了一项加减法的运算。当你仅仅是添加或删除一项流程时,它当然是技术性的、而不是思想性的,也就是说,你的添加或删除一项流程时,最多,仅仅能够改变或提高你的组织效率,而对于输出组织成果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绩效”一定来自组织外部

    不过,很快的,“效率”这个词被“绩效”一词所取代。“绩效”这个词的真实本意是:只有明确了你的目标,你的富有效率的工作才是“卓有成效的”,就如同德鲁克所举的“三个石匠”的例子:第一个石匠说他是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说他是雕刻一块石头,只有第三个石匠说他是在建造一座大教堂——显然,只有第三个石匠才知道他的目标是什么。显然,之前的管理工作大多是集中在“技能”的层面,而技能仅仅代表着效率的实现,却并不代表着高效率的实现成果,只有当效率被赋予了明确的目标时,效率才意味着成果。

    因此,“目标管理”成为了几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管理发明,而之前的“效率的管理”或“质量的管理”,仅仅可以看做是局部的管理或是一项管理技术。

    从这个意义来说,德鲁克才是卓越的管理大师,因为是他把企业组织的管理,从关注组织内部眼光拉到了企业组织的外部,也就是说,他把产品的、质量的或效率的,转到了外部的顾客身上来。不过,稍感遗憾的是,在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眼里,企业组织“外部的世界”就是一个“顾客的世界”,而企业组织的管理就是找到产品和顾客所对应的关系,找到了产品所对应的顾客就找到了产品畅销的正确道路,否则,所谓好质量的产品将变成市场上的滞销品,所以营销大师科特勒才会说:“我哪里是营销大师?德鲁克才是营销的鼻祖。”

    显然,在管理大师德鲁克看来,企业组织的终端,天然的或顺理成章的必然是输出一种产品、而不可能是其它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就是说,管理大师德鲁克事先假定了企业组织的终端输出的是一种产品,并且铁板钉钉地、言之凿凿地认为:企业组织输出的“必然是”一种产品,只不过,他将目光从组织内部的产品拉到了组织外部的顾客身上来,是顾客的满意或不满意决定了产品畅销或滞销,而不再是由企业组织单方面说了算。

    德鲁克就此止步了:他认为企业组织的外部,就是一个顾客的世界。他并没有更加深入地质问“顾客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上一篇:自由与尊重——有效激励
下一篇: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八个关键点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