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范文大全 >> 演讲致辞 > 三伏天与小暑大暑

三伏天与小暑大暑

三伏天与小暑大暑

小暑与大暑和伏天的关系介绍:

每年公历的7月7日左右开始,就进入一年最热的两个节气,即小暑和大暑。暑在汉语里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但到大暑,就非常热了。大暑的大字,有极限和极致的含义。

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24节气里将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两个月,分别赋予两对相连的节气,且只是用大小进行区别。比如夏季小暑和大暑相连的两个节气,是一年里最热的一个月,人们常说的“暑伏天”基本与这两个节气重叠。而冬天最冷的两个节气是小寒和大寒。人类对自然界适应性是非常强的,但在最热和最冷的这两段时间,古人的应对方法也只能是潜伏起来,夏季三伏天的“伏”就有潜伏的意思,而冬天不仅人类要“猫冬”(躲在家里过冬,“猫”在东北方言是“躲藏”的意思),昆虫也要蛰伏起来。中国按照24节气编制的历法不仅用4个节气表示这两个极端天气,同时,在这样的气候结束时,还又用2个节气分别表示这样的炎热或者寒冷气候要过去;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就表示暑热要结束,处暑的“处”字在这里有终结、终止的含义。春季第三个节气惊蛰则表示春雷震动,惊醒了在冬天蛰伏起来的昆虫。

小暑开始,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下,开始进入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部也进入暴雨季节,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一次。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在结束了梅雨期后进入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因此,在北方有“小暑大暑,灌死老鼠“的说法,同时也将“小暑大暑”说成“小鼠大鼠”,意思为小暑节气的降雨会灌死小老鼠,大暑节气的降雨会灌死大老鼠。

小暑大暑两个节气基本与三伏天重叠

三伏天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称,“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区别在于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干支历法)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三伏天我国许多地区可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高温天气,尤其一到“大暑”节气,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媒体给出一个非常形象的名词,称作“烧烤模式”。

三伏天人们避暑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躲在树荫下纳凉,同时吃些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唐代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诗中,描绘了山亭古树,蔷薇飘香,周身清凉的山中消夏画面:

“绿树荫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三伏天要注意简单的养生保健知识

比如“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知识。暑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而暑伏天过食寒凉食物,比如冰镇饮品或雪糕等,会导致身体变成阳虚体质。“阳消阴长”,阴寒之气偏盛,表现体内阳气不足,畏寒肢冷,气息微弱,体倦嗜卧,整个人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出现问题一样失去了动力和活力。

盛夏伏天,酷热难耐,但对于患有某些慢性顽疾的病人来说,则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冬病是在冬春气候寒冷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咳嗽、哮喘、关节肿痛等。这类病人多因阳气亏虚,寒邪乘虚深入肺腧。夏季(尤其是农历的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祖国医学“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是调养人体阳气,根除寒痰的最佳时机,因此就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主要治疗方法有贴膏药(如三伏贴)和针灸等,当然,饮食疗法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比如喝粥效果就非常好,尤其是体质虚弱的人。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药粥62种,清代名医王士雄甚至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可见饮食疗法的重要了。


上一篇:小暑气候特点
下一篇:小暑怎么防止腹泻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