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人事管理 >> 培训管理 > 企业培训中的农场法则

企业培训中的农场法则

    谈及培训,企业的boss们第一反应便是“钱花了,效果却没有”。说真的培训对于hr们而言也着实伤透了脑筋。一方面是boss抱怨培训工作投入与产出严重不符,另一方面上至部门经理下至基层员工对培训似乎“不感冒”,相反企业培训却成了hr们的“独脚戏”。为什么培训相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小企而言,如同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爱恨交加。欲除企业培训“效果不佳”之痛,笔者认为hr们在推动企业培训时不妨借鉴一下“农场法则”。

    所谓“农场法则”意思是,一个农场主要有所收获的话,必须要买一块土地,购买种子,播种,之后持之以恒地耕种、施肥、浇水、灌溉,到秋季的时候才能收获粮食,粮食储存在仓库里才能供来年吃用。而持续不断的付出,也不一定都有回报。可能秋季的一阵龙卷风,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因此,对于农夫来说,他必须遵守三个原则:第一,先付出,后回报,不可不劳而获;第二,持续不断的付出,最后才有回报,农夫不是插了秧之后坐等就有收获;第三,无论企业或者个人,都要关注企业的生态环境。

    企业培训与“农场法则”表面上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颇有众多相似之处。众所周知,企业培训过程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与开发,培训实施和效果评估与改善四个环节。其实,培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与开发不正如同农场主的买地,买种子,播种吗?试想一下,农场主要想获得最大收益首先不正是思考该买一块什么样的土地?是不是要找专家对拟买的土地的周边环境进行评估,看是否适合耕种?是不是要找人测测土质的成份如何?看看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是玉米或是大豆或是小麦还是土豆?那么何时播种是不是得要根据气侯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时机?同理,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开发是按照“农场法则”来进行的吗?hr扪心自问,你了解你的企业每一块“土地”的土质构成(指员工的素质能力)是怎么样的吗?这些构成能否胜任企业当下甚至未来的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如果不能,又将要为其“补齐”哪些成份呢?这些成份又将通过什么途径在何种时机下进行“补充”或提高?如果不能清晰明确地了解员工和企业的培训需求,或者说即便了解需求但是不能抑或是不善于根据需求为其设计和开发出合适培训课程,单纯地将培训市场上所谓的“热门课程”泊到企业来。虽然是完成了培训任务,但是未必会有效果。没有效果的培训,想要boss掏经费,想要员工和直线经理们支持你的培训工作,未免有点“强人所难”吧?

    企业培训是不是付出了----做好了培训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开发就可以坐等收获了呢?“农场法则”中农夫们奉行的第二个原则是“持续不断的付出,最后才有回报”。同理,企业培训也需要持续不断的付出,才能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过程中的持续不断的付出就如同农场法则中农夫们的播种后的持之以恒地耕种、施肥、浇水、灌溉。因此,企业培训必须强化过程管理。当下众多的企业培训,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培训实施过程,hr们仅仅是起到了组织、协调的功能----无非是安排一下培训场地、设备,协调一下培训时间安排,讲师安排和所谓的培训记录收集等事务性的工作。对于培训过程管理不注重“精耕细作”------适时的深耕土壤,除草、施肥、浇水、灌溉。在中小企业培训实践操作中,往往是培训随着讲师的讲授结束而结束了;却不注重对受训者接受培训的后续跟踪与管理。比如员工在培训中学到的某项技能技巧在工作中企业有提供机会让他试用吗?是否提供机会让他与其他的同事分享培训的心得体会?hr缺乏进一步的分类指导与协调。关于员工培训的后续管理建议hr们多学学老鹰教幼鹰飞翔的过程-----多给受训者机会应用培训所得,多给机会让他与人分享。只有持续不断的付出,企业的培训效果才会显现。

 

    “农场法则”在企业培训中的另一个应用就是要遵循农夫的第三个原则“关注企业的生态环境”。其实就是需要hr们要善于给企业培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总之,hr们要想让你推动的企业培训有效果,不妨效仿一下农夫们的“农场法则”。

上一篇:推动培训体系的10步技巧
下一篇:跟孔子学培训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