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企业管理 >> 创业指南 > 当下被 VC 追捧的五个公司,及其所代表的五种投资方向

当下被 VC 追捧的五个公司,及其所代表的五种投资方向

本文作者讲述了17 年的五个小风口:便利蜂、喜茶、迷你KTV、千聊、狼人杀……

笔者之前提过,所有的投资机遇都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来的。目前就我理解,从底层来看,市面上有三大投资主题:

第一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投资主题,在移动互联网出现 10 年以后,这个主题已经进入后半段。目前在这个切换的节点上,后半段的投资节奏让很多人难以适应,大家就开始开发其他主题。

于是,就有了第二主题,人群和消费能力等变化带来的消费升级与文娱等传统领域的投资主题。这个主题其实过去一直在,未来也一直会在,和互联网等技术也没有那么大的关系。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没有那么剧烈,所以虽然有投资标的,但不能和第一主题当初的节奏和幅度相提并论。

再于是,另外的一些投资机构就开始寻找第三主题,一个理想中可以媲美第一主题的事情,结果很多人就找到了“AI”。我始终觉得 AI 目前过热,而且时机还是有点早,并且最大的问题是 AI 现阶段的技术和应用场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不是那么友好。

所以,今天不提 AI,只从前两个投资主题来看当下被 VC 追捧的五个公司,及其所代表的五种投资方向。

一、喜茶、奈雪的茶、1点点奶茶

以喜茶为首的线下奶茶店最近很火。喜茶现在线下门店超过 50 家,去年拿到了 IDG 领投的超过 1 亿元的 A 轮融资,当然,这个项目本质来说应该是 PE 逻辑的一笔投资。

在这里,我仅借喜茶为例,来讲下我对于消费升级的理解。创投圈里说消费升级说了至少有一年,但到现在我都找不到消费升级的真正定义。网易严选是消费升级?乐纯酸奶是消费升级?喝奶茶、去便利店都是消费升级?到底什么是消费升级?

我目前认为,消费升级有两大重点:

第一,如果把所有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其他“附加价值”,那我觉得消费升级的第一个核心,是客户愿意花更多的钱,换取商品或服务更多的附加价值。

这里所说的附加价值可能有很多种,比如体验、氛围、品牌、便利性等等都是。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附加价值的获取成本就相对越低。

比如同样是披萨,同样是解决温饱,人们就愿意花更多钱去某家体验更好的、品牌更好的地方吃。

第二,真正有钱的人,本来就在享受最好的,无所谓升级;真正的无产阶级,一直在生存边缘挣扎,也始终无法消费升级。所以,消费升级主要针对的是中产阶级。

而且这不只是因为一个阶级崛起,更是因为 90 后这个年龄段的人开始进入收入增长期,即进入中产阶级。因为消费行为不只是和可支配资产相关,更是和消费习惯和成长环境相关。

这批中产阶级的特点是精神层次先达到了更先进的水平,但物质水平难以支撑。所以,目前的消费升级其实是满足了中间态的奢侈,即轻奢。

举一个例子,我们假设以前市面上只有两种咖啡,一种是 3 块钱一杯的只有使用价值的咖啡,好喝指数是 5分(满分 10 分),还有一种是 30 块钱一杯的,好喝指数是 9 分的咖啡。那么消费升级版本的咖啡是什么?其实是 10 块钱一杯的好喝指数是 8 分的咖啡。

就是说,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中间态的产品,价格轻微上涨,附加价值显著上涨,给了精神追求高,物质水平还跟不上的中产阶级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是轻奢,这个结果就是消费升级。

那为什么轻奢能做到这点呢?因为 30 块钱咖啡的定价中很大一部分是品牌溢价,那么新兴品牌就有机会把更多成本放在产品本身,并且以更低的价格来售卖了。

所以,消费升级本质是屌丝向高富帅迈的中间一步。

正如喜茶的定位一样:产品好看又好喝,空间体验对标星巴克,且重点是产品均价却更低。

二、便利蜂

便利店,首先提供的是便利性,互联网上的购物场景更多是不讲便利性、时效性、也不讲冲动消费的,但便利店恰好相反,结果就是互联网生态对便利店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随着人们对于时间成本和新鲜事物的追求等,便利店业态无疑会继续发展,但要达到类似互联网行业增速和想象空间,还是一个太难的事情。

庄辰超的便利蜂最近给整个便利店市场带了一大波节奏,但我想了很久,仍然觉得便利店主要就是便利店,要说能被互联网或技术革新多少,是件很难的事情。

以前移动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在 PC 互联网上加移动的因素,后来有人提出 Mobile First 的概念,意思就是抛弃传统互联网的思维,去找真正扎根于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这里典型的产品就是 Snapchat。

那么在移动互联网的后半段,我觉得大家也可以提出一个概念,叫 Offline First,线下原生,不要再去找移动互联网里加传统行业的东西,而是反过来找传统行业加移动互联网的东西。

比如共享单车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线下服务的便利性、时效性、体验性等都是互联网本身难以满足的,从这个地方入手去创新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惊喜,比如我们后面要提到的这一系列产品。

三、友唱、咖啡零点吧、超级猩猩、五个橙子等等

我们整个社会的分工都是在逐渐分拆、细化的,每一个属性的工作都可能被单独提出来成为一个底层服务基础,比如以前开公司都要招足够多的员工负责所有的事情,现在则有专门负责人力、法律、营销等等的外部公司,最终的结果是让整个社会的运转更高效和便捷。

而硬件的基础设施,也会有一个分拆的过程,我管这个叫做 unbundling the facilities,硬件设施的解体。比如“迷你KTV”就是其中的一种。

类似的还有超级猩猩,是把健身房解体,变到小区中,成为零散的无人服务。

还有咖啡零点吧,是把咖啡厅解体,变到商业广场和写字楼中。

类似的还有鲜榨橙子、充电宝等等各种场景。

其实,这类的东西都和共享单车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因为移动支付而兴起的线下无人设施,可以给人们提供更便利的选择和更好的体验,并且运营成本更低。只不过,共享单车是移动的,而这些是固定的。

固定的坏处是增长和传播不如单车,但固定的好处是可以对渠道形成壁垒,所以渠道拓展和把控能力就是重中之重,那么有渠道能力的公司也许在这波潮流中会有独特的用武之地,比如友宝、分众或美团等。

而且这类产品大都本身毛利很高,是可以直接盈利的。按照这个思路,我还是蛮看好由此牵出来的一系列投资品类和主题的。

四、千聊、荔枝微课、一块听听

上周,我和姬十三一起去网易参加一场关于知识付费的活动,姬十三有句话我很认同,他说知识付费是教育(培训)、内容(出版)、媒体行业的整合。

以千聊为首的这些微课平台,就是一种基于微信平台上的知识付费的附属应用。

这种平台型工具产品的好处是能够用每一个主讲协助做用户引流,起量很快,但坏处是所有的流量很难留在平台上,并且再做二次分发的难度应该也不小。

这其实有点像视频平台,不断地 BD 来 IP 是没有用的,最终拼的还是自主制作内容、打造 IP 的强运营能力。

所以,我觉得这类工具最终要走的长久,还是要或签约或打造独家的头部资源,做类似 MCN 的事情,而不是只满足于做好一个工具。

五、天天狼人杀、狼人杀、玩吧

杀人游戏这个事情沉寂了好多年,又用狼人杀这个身份复活了,而且竟然隐隐形成了一种底层社交语言。

天天狼人杀、狼人杀和玩吧等公司都是做视频狼人杀的,我早在去年底的文章 《2017 年即将到来,投资投什么,创业创什么?》中就提到过,视频形态的产品是仍然有很多机会的,不论是游戏还是社交。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这类公司可能首先是数据还不错的游戏公司,其次是有可能挑战社交领域的。

如果只是按照纯游戏来说,狼人杀这个游戏其实不能说是最适合线上视频形态的,因为狼人杀的游戏体验很容易很糟糕,参与感不强,且容易受其他玩家干扰。

但如果是从社交的角度来想的话,从现有的游戏场景切入做社交也许是件相对可行的事情。比如王者荣耀其实就是最新最具统治力的熟人社交方式,那么狼人杀类产品是否有这个潜力呢?我觉得有一点勉强,但至少可以观察。

最后,从纯视频形态的产品来说,我还是一直觉得做一个线上视频版的非诚勿扰会是个很有趣的场景。

上一篇:一文解读人工智能创业的5大坑
下一篇:我烧掉1000万美金的血泪教训:在初创企业里,速度是重要的但只追求速度是危险的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