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企业管理 >> 创业指南 > 10 年创业总结:创业过程中,面对竞争、融资、运营等问题该如何解决?

10 年创业总结:创业过程中,面对竞争、融资、运营等问题该如何解决?

当你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事情,你就会从中汲取能量。

备注:Praveen Rajaretnam是女性时尚发现平台 Wooplr 的联合创始人。他在创业界一直很活跃。最近,Praveen Rajaretnam 刊文总结了过去10年的创业经验。

我的职业生涯是从10年前开始的,在这10年里,我与许多创业公司打过交道,最开始时只是创业公司的员工,后来公司被收购,再后来自己创业。

很庆幸我做出了改变。到目前为止,这段经历很不错,我获得了许多新的、有趣的体验,很多人相信我的能力,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向他们表示感谢。

创业旅程还在继续,我将过去10年学到的经验总结为几点,让大家可以从成功与失败中学习。

关于融资

如果创始人没有思考产品问题,那么他绝对在考虑另一个问题:融资。

在创业之初,我经常会说融资很困难,有些人愿意听我解说,要获得他们的投资真的很难。涉及到钱的问题,我总是抱怨连连,更准确地说就是钱不够。融资是创业成功的首要条件,这一观念深深扎根于我的脑海。现在回想,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毫不意外。媒体更加关注融资消息,而不是创业公司的表现,它们高声谈论融资金额、估值、独角兽。我很年轻,容易受到影响。

事实上,为融资创造条件的事件和环境并不是以想像的方式出现的,你必须亲手创造它!

这是我学到的第一点经验。最终,如果你想创造一件产品或者一项服务,那就动手去做。去创业。如果你想让许多人使用它,那就让产品或者服务实用,让大家喜欢,然后钱才会流进来。

钱同样也有不利的一面……钱像哑巴一样不会说话,没有创造力,很胆小,很缓慢,极为传统。正因如此,如果没有拿到投资者的钱,企业往往行动更迅速、更有创意、更勇敢。

竞争

一些企业起步晚,它们抄袭我们的模式,产品差劲,但是仗着自己有钱就打击我们,竞争抬高了资金门槛,我对此曾经有过不少的抱怨。

真是大错特错。

如果竞争对手更有钱,人才更多,经验更丰富,你认为它们无法被打败,这样想完全合乎逻辑。但是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你有好的产品,好的服务,执行力更强,你就可以打败“怪兽”。

所以说,竞争对手在做什么,这是你最不应该操心的事。投资者喜欢竞争,他可以通过竞争验证产品和业务模式,让你的创业公司更加诱人。

你应该知道如何让产品更上层楼,让你的客户满意。不过你不太可能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公司达到对手的水平。

能控制什么,正在控制什么,这才是关注的重点。其它一切只会让人分心。

当企业融资时,竞争是易受到攻击的环节。在传统文书中竞争是重点,在其它地方竞争是也最优先的关注点,产品和用户尤其引人注意。整个融资过程耗费精力,当我们庆祝自己拿到融资时会失去更多时间。所有一切都让企业变得敏感,更容易受到影响,企业会自满。如果你闻到了这种气息,应该避免陷入困境,振作起来,继续工作。

你必须为即将到来的艰苦做好准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竞争对手花的钱可能会是你的10倍。

工作规范

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工作更长时间,就是更卖力工作,甚至还包括更好地工作。

这一次我又错了。

我比其它人工作更多,团队比其它人工作更多,这些并不重要。只有一点最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集中于焦点。必须倾注全部注意力,因为我相信,即使只是工作了4小时,有没有全神贯注也会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

有没有连续工作14小时真的不重要,如果没有100%专注于工作,最终得到的结果不可能很好。一旦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我会问:“你真的喜欢自己的工作吗?”如果你想赢得棒球比赛或者奥运会金牌,靠这种态度可不行。

虽然创业公司快速前冲,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在工作时大睡特睡,或者跑去度假。你自己应该这样做,还有鼓励员工也这样做。不论你做什么事,请确保投入全部精力。如果全部投入,更卖力工作,虽然并不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却有可能得到,这点很重要。

创业动机

“到底是什么刺激你开始创业?”

在过去许多年里,这个问题我听到了许多次。

对于大多人来说会有一个痛点,我们想解决,于是创业。可能是因为我们对现有解决方案不满意,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某件事很关心,或者充满激情,于是我们放弃轻松的工作,开始创业,寻找乐趣。

不论出于什么理由,请确保创业的原因是正确的。

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不能为了当CEO而创业,也不能因为其它人在创业你就跟着创业。创业2年,然后出售公司,不能有这种想法。有些人先辞职,然后寻找创业创意,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很少有企业家是靠这种方法炼成的。

运营创业公司

当蜜月期结束,投资进来了,创业实际上会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因为你此时会认识到:在考虑品牌和产品之前,必须先将公司运营好。寻找新的办公空间,招募员工,提交监管文件,遵纪守法……要做的事无穷无尽。

如果你认为有了钱事情就会变得容易,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事实上不是这样,工作会更加困难。此时噪音会更大,你最好习惯,因为要等很长一段时间噪音才会减少。

让事业继续

刚开始创业时我是创始人,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我自己营销,自己写新闻稿。用这种方法学习效果最好,你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没有任何人能够接管你的工作。我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过程很棒。

马斯克说:“当你想完成一些事,请自己去做。”

你要工作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公司快速增长,你光靠自己无法应付。

融得资金之后,投资人会要求企业高速增长。某些工作让其它人做比你自己做更好,你必须学会相信他人。你会发现很难抛弃某些东西,因为大多的创始人都是控制狂,追求完美。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才会意识到自己要整合一个团队,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必须不断学习,更有一点更重要:与团队协作。

团队成立初期必须加强沟通,效果不明显,你可能会感到沮丧。很快,你就会发现,持续与团队交流可以让你学到更多,请与聪明的人交流,在某些事情上他们知道的东西比你多,多多请教。

作为创始人,你必须组建一只优秀的团队,在办公室内如此,在办公室外也如此。当你创造一种氛围,就可以将团队每一个人的优点全部凸显出来。如果出现问题,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应该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艰难时刻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创始人最难搞清的问题。

无数次,我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还有更糟糕的事,我不理解自己正在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一切似乎都停止运转了。你不知道如何让产品与市场匹配,而存款却在不断减少。大家惹恼对方,有时你会发现与联合创始人都无法交流。你可能会想:“结束了吗?就这样了吗?”任何两个人都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保持一致。

你必须寻找一个点,重新开始。大家一起提高完全是可能的,获得好结果也是可能的。当阴云扫去,重见天日,你要做好准备利用这一机会。创始人的态度

喜欢挑战,即使成为输家也应该学会享受。我们要挑战巨头,这一目标推动我们前进,鼓舞我们前进。

我们是反抗同盟军,要抵抗亚马逊“死星”。我们要制造武器,摧毁Uber火箭炮。作为一名企业家,要相信自己可以打败巨头,不要怀疑。

野心大一点,有梦想一点。

按自己定义的风格运营

Martin Scorsese曾经这样告诉David Fincher:“有些事情你做得很好,有些事情做得不好,好与不好都是运营方式的一部分。”完全正确。

许多创始人认为,从其它成功创始人、创业公司身上可以学到如何打造一个团队。

当我们准备推行一项政策,或者将一个流行系统引入公司,我们往往喜欢模仿。我想说,尽可能少模仿,如果你想以创始人的身份持续成长,模仿越少越好。确定企业文化时,你不能模仿其它创业公司,因为不管用。你的员工是不同的,你的目标与使命也是不同的,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你的产品是不同的。所有这一切决定了你的公司是怎样的,决定了企业个性。要让企业正常运营,必须自己去感受。旁观者是无法成长的。

并不是说你不能拓宽视野,不能学习别人的优点,只是不能太盲目。

你可能是公司内最棒的编码员,也可能是最棒的销售员,如果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仍然可能会失败。你必须将二者融合,这样才能让创业公司成功。

不要自满

正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钱让你自满。

如果本地企业多年来一直是第一名,不重要;如果明天国际巨头突然做出决定,大举进入市场,它的钱比Fort Knox(美国北部军用地)多,也没有必要太担心。这些东西只不过是统计资料,它只能告诉我们企业的历史如何,并不是优势。

请时刻牢记创业的初衷,记住公司的使命,坚守不弃,不要浪费机会,不要糟蹋那份自信。

有时一些事情做错了,你不是很确定到底有没有错。事后对错慢慢变得清晰,但是要花时间等待。我们必须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因为对错往往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弄清的。

作为创始人,你有很强大的权力,还要承担所有的责任。责任永远不会离开,即使你离开公司,责任仍然存在。你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致于当你离开之后,人们还是会根据工作评判你。我也离开了自己创办的公司,你应该挑选正确的时间点离开。

许多时候,创始人都是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我们有着自己的抱负,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虽然成功很重要,我相信10年或者20年之后回看,忆及当年创业的美妙时光,你获得的回报会更多。走过早期阶段就会进入增长阶段,这一阶段是决定性的,个人能力不断提升,学到了许多东西,努力工作。在过去10年里,我与许多人一起工作,他们现在已经是大公司的管理者或者副总裁,或者自己创业成了CEO。

利物浦队经理Jurgen Klopp说:“当你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事情,你就会从中汲取能量。”在机会面前,请你心怀感激,也请你享受挑战。

作者:Praveen Rajaretnam

上一篇:生鲜电商失败案例大盘点:各有各的不幸
下一篇:早期创业公司,到底招多少人才合适?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