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卡的由来
福利卡由来以久,明确“发明”日期已经无从考证,但从中国历史文献中可找到自唐朝时,宫廷中就有逢年过节发放、奖赏给各级别杂役人员的木牌或玉牌,得到这些牌子的人员,可以用此牌向专门负责宫廷财政收支部门的管理者换取相应的钱银奖励或某些特殊指定物品的奖励——相信这就是最早的“福利卡”的雏形。
五花八门的福利卡展现形式
纸质载体展现形式:此类展现形式通常被俗称为“套卡”,通常是在一张硬纸片上印有明确的可兑换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以及发行商的确认信息(通常是以公章形式)等信息,持卡人凭此“套卡”兑换到相应产品后,卡片被发行方收回,属于一次性不记名兑换卡,优点是简单、低成本,缺点是易遗失破损,易仿制,必须一次性使用,且不记名,遗失不补。
普通塑料卡片展现形式:此类展现形式通常是以一张塑料卡片上印有发行商发行定义的一组编号,同时发行商建有相应的数据库,凭卡片编号对应相应的产品内容和确认卡片的有效性,持卡人凭卡片兑换完产品后,有的卡片被发行方收回,有的不被要求收回,属于一次性不记名兑换卡,相较于“套卡”,此类卡片成本增加了,不易损坏,但是被仿制的几率降低了,但同样是必须一次性使用,不记名,卡片遗失不补。
磁条卡片展现形式:此类展现形式是塑料卡的升级版,有了内置磁条,可记录一定的信息,可重复利用,也就是说可以充值,可以在专用的刷卡设备上刷卡消费,可分次消费,可记名,遗失可采用一定的弥补措施。
IC卡展现形式:此类展现形式是比较高级的卡片形式,IC卡有内置芯片,信息可记录,可重复使用,与磁条卡相比其承载力和安全性更高,但同时其成本也更高。
五花八门的福利卡兑换内容
最常见的实物型产品:水果、蔬菜、月饼、农副产品、红酒、茶叶等实物;
最直接的“货币”型产品:超市、商场、连锁店铺、餐饮等经营实体的预储值“货币”;
变通的服务型产品:休闲娱乐场所、体育活动场所等类似“兑换券”形式的服务内容兑换;
被“忽悠”的廉价身份:类似某些特定消费场所的“打折卡”、“会员卡”、“预订卡”等。
如何选择福利卡
选择福利卡其实跟直接买实物商品一样,需要考虑的因素无非是以下几点:
1、价格因素是否在承受范围内;
2、可兑换的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
3、福利卡产品的兑现是否便捷、安全;
4、福利卡的发行商是否可靠,会不会有购卡后其无法兑现的风险;
5、不同的福利发放原因是否可以找到合适的可兑换产品;
6、不同的人群特点是否普遍可以接受福利卡可兑换的产品内容;
7、购买福利卡后是否会有其它额外的支出成本,如提货方式、配送或邮递费用等;
8、针对福利卡的售后是否有相应的投诉或咨询受理途径;
9、要求更高一点,同样价格范围的福利卡,是否可以有个性化的自由选择空间;
10、同样价格范围的福利卡,是否有更多的增值或附属功能,花同样的钱当然要追求“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