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企业管理 >> 企业战略 > 统筹学对竞争的重新认识

统筹学对竞争的重新认识

在生存、在发展、在进步都会和竞争打交道,竞争似乎已经与我们分不开,但是又有谁对于竞争深刻的研究过呢?现在就来看一下统筹学对竞争的重新认识吧。

一、释义:一般地说,竞争就是为了自己或本集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这可以说是世人对“竞争”的共识部分或共性部分,以利语言上的一般性沟通。如同任何具体事物均是其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样,“竞争”的上述通俗说法,也还有不足之处。在概念上还不清晰、不全面和不完整。从现实和发展的实践需要来讲,这种不足更值得认真对待。要使战略统筹管理成为新时代在管理上的宠儿,更应对“竞争”作与时俱进的理解。然而现有的词义毕竟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粗略产物。我们不能割断历史而只能从过去走向未来。所以,我们只能从相关字义、词义的现行表达出发去伸展其应有的内涵。

竞:在现行的阐述中,“竞”字有互相比赛、出乎意料、整这三个含义。联系实际深入思索不难发现,这三个含义都只是“竞”的三个不同的认识侧面。只有缺一不可地把这三个含义都体现到我们对“竞”的认识中,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更深、更全。略作归纳和联想,我们对“竞”的认识必须缺一不可地包括:⑴互相较量(如:互相比赛、互相争胜)中对于某一期望来讲只有实现、未实现两种可能的结果,在“竞”中几乎不存在第三种结局;⑵存在出乎对方意料的事或物。如果自己在对方看来是完全透明的而没有对方意料之外或没有与对方不同(歧异)的东西,如果自己把对方看透或对方没有与自己不同的东西,那这种较量只能是一种相互配合的表演而不会构成相互对立的“竞”,这意味着,“竞”的双方或一方必定拥有或新生的独特活力。以弱胜强者,往往是拥有更好的活力并且恰到好处地用好了这种活力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活力是“竞”的前提;⑶整体。“竞”既可能以整体形式展开,也可能以局部对局部的形式展开,甚至有时可能以局部对整体(或整体对局部)的形式展开。但以“竞”的动因和结局来讲,几乎都是以整体状况来考虑的。因此,“竞”的展开,必须着眼和立足于整体,要在整体状况的改善上下工夫,既不能专注局部而忘了整体,也不能偏注某一局部而忽视了其他局部,更不能忽视整体与环境的协调匹配。总之,为了更好地“竞”,就要很好地对己方整体进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从头到尾的整合。所以,现行“竞”的字义中的“整”,应视为整合成整体。而整合成的整体,正是实力(即所谓合力)的体现。实力是“竞”的基础。实力有强弱之分,有水平高低之别。“竞”的展开要顾及这种状况而采取相应对策。不能蛮干。总之,以活力为前提,以实力作基础(后盾)而在整体上与对手进行相互较量,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竞”的含义。也可以说是以活力为前提,实力为基础而在整体上采取相互较量的形式与对手所建立的特定关系。

争:按现行解释,“争”有争取、互不相让、争成三层含义。这也是缺一不可的内涵:⑴争取就是力求获得或达到,这是一个信念问题,是必要性体现。它是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前提。这可用力争来概括;⑵互不相让是“争”的本质形态体现。含争执、争斗、争夺之意,反映过程中的坚定不移和争的程度、争的彻底性。这包括原则和大局问题上的不退让和枝节问题上的机动灵活处置。互不相让要实现进退、攻守的统一。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后退一步再猛一出击,这也包括互不相让之中。所以,互不相让可用定争来表达;⑶争成就是要争出有意义的结果来。含争气、争先、争光、争胜之意,这涉及效用结果的问题,自然包括战略合理(有用)性和经营有效性的统一实现,包括战略、战役、战术技术的要求在所争标的上的统一性的完整实现。总之,以力争信念为前提,以定争决心为基础,实现争成的结果,以获得切实完整的效用,是现代意义上的“争”的完整含义。

竞争:正如本文开头所述,一般所讲的竞争,就是为了自己或本集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这种表述在含义上还比较肤浅。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这里作如下表示:竞争就是为了己方(个人或集体)的整体利益而在特定场合中与有关各方展开持续的不同方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相互交锋,以实现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期望结果(争取优胜、争取领先、争取光荣等,总之是争取尽可能好的效用)。

二、理解:仅仅阐述竞、争、竞争的含义,只能明确它们是什麽而不足以解决怎麽对待的问题。为了实用,尚须以统筹组分组合的角度对他们加以理解。

(一)竞:

“竞”,涉及在何处(及其必要和可能方面)、同谁(包括敌我友在内的直接间接的种种方面)、展开什麽样(具体性质或诸如战略、战役、战术技术等层次性质)的适度相互较量。这要解决三个问题:

1、在哪里“竞”,即明确较量之地、较量场合,总之要明确“竞”的空间。它不应该只是个地理空间概念,还应蕴含生理、心理、物理、事理空间及其作为具体整体的统一概念。正因为它具有立体性,所以层次性上的“竞”有战略、战役、战术技术的性质要求之分,在全面性上的“竞”有实形、虚拟、直接、间接、生理、心理、物理、事理、局部、整体、同质化、差异化、单一、综合、维持、转移等领域组织之别,在时序性上有先、后、平行、搭接、逻辑顺序、组织排序、临时、长期等实践安排不同。这就有点、线、面、体的种种考虑,总之是相同、不同形式方面和相同、不同内容方面的有机结合而构成“竞”的地(较量地)。只有既讲不同方面,又讲不同内涵的空间综合,才能切实明确在哪里“竞”的问题。

2、跟谁“竞”,这涉及较量对象的问题。跟谁“竞”,在本质上是一个“竞”什么的问题。不切实明确竞什么,那么,跟谁竞在实际上是一句空话。当然,竞什么必定要与跟谁竞统一起来加以考虑,否则,毫无实用意义。因为竞什么只涉及“竞”的内容,而跟谁竞只涉及“竞”的形式(表象)。只有把形式和内容匹配起来,才具有整体意义。二者不应当也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在形式方面,较量对象不能只考虑对手整体,还要考虑己方整体,甚至还要考虑具有直接间接关系的环境整体(己方的友或对手的友,己方的潜在对手,对手的潜在对手,己方的未来对手,对手的未来对手等)。总之,要静态动态地把“竞”所涉及的敌、我、友都加以适时、适度、适当的考虑和处理。在内容方面,不能笼统或简单地只考虑己方整体与对手整体的“竞”,还要深入考虑“竞”的不同状态。包括:己方的某个局部与对手的某个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局部的“竞”,己方的某个局部与对手整体的“竞”,己方整体与对手局部的“竞”,己方和对手通过同环境的某个部分的关系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竞”,以及权、能、智及其统一状况的“竞”,重点深度和整体综合的“竞”。当然,也包括消、长己方的什么最易动摇对手的态势,如何利用对手的势去打乱对手的阵脚等。总之,跟谁“竞”,不仅要明确同哪个或哪些对手抗衡,也要明确从哪个部分去同对手抗衡。

3、“竞”线如何,这涉及“竞”的边界或“竞”的底线,限度。在线内可展开较量(“竞”),在线外就不能展开“竞”或必须放弃“竞”,这与对方、己方的整体效用状况如何有关,取决于能否使己方整体循环上台阶,风险度多大,效费比如何。从状态性质来讲,较量面临朝阳区、成熟区、夕阳区这三种状态。在成熟区,较量一般只能保持,以获取更好的效用。在朝阳区、夕阳区,较量却有参与、退出、转移这三种基本选择。在朝阳区的前期,不确定因素很多,前途也不太明朗,是否进入或继续参与,既要有决断的勇气,也要有决断的审时度势。在夕阳区的后期,情况也变得日益混沌,往往使人举棋不定。许多人或许多时候会产生不舍得丢弃的想法而希望在既定路上继续走一段。然而一旦有更多的人看出前景不妙,使即自己决心退出,恐怕其后果难堪。与其滞后退出难堪,不如在还有利可图时另辟新路尽早转移阵地。如果一切从零开始来转移阵地,不仅有很大风险,也难继续利用原阵地的余利,而且会延误在新阵地上有利可图的时间。因此,以原阵地为载体,通过引进外力等方式加以嫁接,产生新的效用而形成新的转移阵地,把原效用和新效用搭接起来。使新阵地产生效用和性质上的质变,更深入人的欲望和隐性、显性需求。总之,“竞”有个分寸把握问题,最难把握而又最易发生质变的恰恰在于“竞”的临界线两旁。

明确在那里竞,在本质上是明确空间;跟谁竞,在本质上是明确时间;何为竞线,在本质上是明确人群动向体现,然而这三个问题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所以,理解和把握“竞”,在实质上是要实现人群、时间、空间相统一的问题。

(二)争

“争”,涉及较量期望,即明确争什麽。“竞”和“争”都有层次性,只不过,“竞”的层次性只涉及“竞”的层次性质,只涉及标的物(包括物化的事)中的“的”。而“争”的层次性是涉及“争”的层次要求,涉及标的物(包括物化的事)中的“标”。鉴于“竞”“和”争“都有战略、战役,战术技术三个层次的体现,故”争“在大的方面也要解决三个具体问题(或一个完整问题的三个相对独立的要求):

1、争成功,以取得在现实条件下的满意效益和生存状态,由于争成功集中体现为战役上的根本要求,并且往往从战役层次上来作综合权衡。因此,这里的满意效益应依战役上的需要而分别侧重于经济效益、代际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生态效益及其他有特定针对性的专门化效益。而其最终评定又取决于战略的根本要求。讲战役举措,一定要确保成功。战役举措得不到成功,整盘棋局就活跃不起来而使全局陷入新的被动。而争成功不与战役要求挂钩,这种成功就起不到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而失去其全局意义。毛泽东在战争年代阐述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正是反映争取战役成功(即所谓”争胜“)的要旨。为了战役成功,甚至不惜以局部的失利(即不惜局部代价)去获取全局的胜利。争成功,不仅是战役根本的体现,而且与战略要求有关(否则,难以衡量成功的意义和作用),但它又不是战略本身而只是战略目的在实现上不可回避的必要条件。乒乓球队参加国际比赛,一个队员、一板球、一局球、一场球的成功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甚至为了保全后续更加激烈竞赛而保持应有的体力,有意败给前期不大抢眼的对手。所有这一切,都与参加此次国际比赛的战略要求有关。总之,争成功及作为其集中体现的战役要求,在根本上是反映出一个整体的质量要求。

2、争优化,以取得现实条件下的最佳效能和经济状态。争优化,基本上是在战术技术层次上加以衡量的。由于战术技术又是战略、战役实现的基础保障,最佳效能和经济状况,又要依据战略、战役的根本要求作出最终判定。因此,在战术上争优化,要兼顾两类作用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处置:填平补齐(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使管理木桶原理在效用至上前提下,并在兼顾各方和突出重点两手抓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落实。有的企业状况不佳在管理上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企业所需的各项专门化管理水平高低不齐或有缺失,从而使整体合力薄弱,二是虽然各方面不会因存在高低不平而影响当前整体合力提升的情况,但包括长、短在内的各方面在各自增进方面的难易程度不同。因而存在一些方面虽在现时还不是最短之处,但其生长却有较大难度或风险,很可能成为未来某一时期很难及时弥补的短处。前者是现时直接影响当前整体合力提升的情况,后者是维持现状不会影响整体合力在当前提升,却是严重制约未来提升的潜在风险的情况。前者只能靠填平补齐的处置来解决,后者只能在全面权衡两类情况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在应急填平补齐的同时,适度做实做好重点突破的处置,防患于未然。这意味着,争优化,不应当就事论事地争,而应当顾及现实和未来的战术技术需要,从战略和战役的角度,作好两类作用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处置的协调工作。在抓好现时重点的补齐落实的同时,稳扎稳打地抓好未来重点的步步突破。总之,争优化及作为其集中体现的战术技术要求,在根本上反映出一个整体的数量要求。

3、争良性循环,以取得稳步提升的切实效用和发展状况。由于争良性循环集中体现为战略上的根本要求,并且往往从战略层次上来作综合权衡的,因此,这里的切实效用和发展状态应依战略上的需要而分别侧重于争气、争光、争先、争适用、争内聚力、影响力,争环境各基本方面(企业、消费者、合作支持者)的亲和力。战略突破口,正是争良性循环的基本方面体现,它必然要在经营层面上得到体现,也必然会在战役或战术技术问题上反映出来。但它既不是经营突破口也不是战役突破口,更不是战术技术突破口,因为战略突破口是一种可以牵一发动全身的根本要求而不是一项独立的具体事件。它既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方面的密切协同,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寻求外界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奏效,并且需要在广泛搜索和周密实验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战略体系规划才能步步实现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在合成碱产业中把产品销售半径扩大一倍,就是这样的突破口的内在体现,而战略体系规划是这种突破口的形式体现。在战略研究中,明确提出以战略体系规划为战略突破口而不点名扩大销售半径,这既是策略上的考虑,也是便于容纳在后续研究和实践中,随机捕着更加明朗的根本需求。这表明,战略突破口有形式和内核的区分。在整个战略期内,战略突破口在形式上存在内容不同并且次序可以交叉但不能颠倒的逻辑关系,依次是战略制定(体现为战略或循环态势转变的突破口)、战略体系规划(体现为战略启动的突破口,在于排除战略启动的组织安排障碍而设定的,使战略真正启动起来。在这之前及在这当中存在战略动员、战略试点、战略改革、战略准备或储备等突破点,并且对战略制定中设定的战略阶段区分作进一步的补正,着重对当前战略阶段进行更为具体的战略体系部署规划)、经营体系的系统规划(在本质上是战役规划,与当面战略阶段的战略体系部署规划不同的是,经营体系的系统规划具有更鲜明的时序安排特性和特定的战役针对性)和具体的系统实施计划。总之,从形式上讲,整个战略期内的战略突破口是按战略制定、战略规划、经营规划、实施计划依次展开的,并且前者实施的突破口恰恰存在于后者中。然而这仅仅是从形式上对战略突破口在时序上的划分,而相应的战略突破口内核,不仅是极端机密的,而且是要在展开中通过试验、试点等探索作出更加具体更加切实明确的。也可以说,战略突破口的内核,是由企业核心层直接掌握和充分明了、着力实践的战略突破点。创新性集中体现在战略突破点的搜索、选择和实施上。战略突破口只是在表象上牵一发动全身,而战略突破点则是以隐蔽形态(在本质上)牵一发动全身的。我们讨论战略突破口,是因为它是良性循环上台阶的一个个在不同时序上的运作起点。为了更好分析和综合把握它,尚须对循环五要素(圈、圈上元素、圈上元素变化、圈变、事业取向)作具体的整体(虚拟体)分析和综合筹划。争良性循环,说白了就是争同时与主体、客体、环境有密切关系并且在各自一部分边界上发挥作用的元素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变化。这意味着,制约良性循环的元素,不可能存在于完全可以由客体独立控制的纵向关系中,而只能存在于客体难以控制却又不能回避而要千方百计地争取加以管理的横向关系之中,并且存在于横向、侧向、纵向的交汇点上。这种交汇点有如下特点:①它属于主体、客体、环境的重叠部分,即它必定同时属于主体、客体、环境的部分,但又不是这种部分的全部;②它只属于环境边界中与客体存在直接的显性和隐性相关却又受主体内部某些方面重大制约作用的部分(Ⅰ),只属于客体边界中与主体存在直接的显性和隐性相关却又受环境内部某些方面重大制约作用的部分(Ⅱ),只属于主体边界中与客体存在直接显性和隐性相关却又受环境内部某些方面有重大制约作用的部分(Ⅲ)。


如图所示的主体、客体、环境重叠部分的三段边界上。这里要注意的是,由于制约良性循环的圈上元素的进、退、消、长,是随机变化的,其中包括客体的主动适时应付以及主体或环境对客体的有形、无形的深刻影响,这决定着客体良性循环向上提升平台的切入点(这往往是战略突破点,甚至是战略突破口的内核)也是随机捕着和应对的。这表明,争良性循环及其作为其集中体现的战略要求,在根本上反映出一个整体的序量要求。

明确争什麽  ,在本质上就是明确价值追求或效用追求的层次性和整体性的问题。从层次上讲,争良性循环,实质上存在于战略问题中;争成功,实质上存在于战役问题中;争优化,实质存在于战术技术问题中。从整体上讲,每一个事件(要办的事)都有良性循环、成功、优化这三个方面的要求需要切实实现而不能忽视的。决定做正确的事,一方面要明确此事属于哪个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明确此事应当遵循三个层次对此的具体要求是什麽。因此,理解和把握”争“,在实质上是要实现成功、优化、良性循环的统一的问题。主动权只有与良性循环相联系,才能有如意的价值。所以,对于主动权的获取和运用,要首先明确和坚持其合理的针对性,应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去对待,不能不看必要、不察价值就随意争取主动权,也不能随意使用或使用无度。须知,主动权本身是优化的一种体现。不能脱离战役成功和战略良性循环的需要。

(三)竞争:

竞争是”竞“与”争“的结合体现,反映谁与谁在何处展开什麽样的较量。这里所说的”谁与谁“,反映的是竞争主体;这里所说的”在何处“,反映的是竞争环境;这里所说的”什麽样“,反映的是竞争客体。所谓竞争,实质上是竞争各方以自己的事业取向和相容性相统一的状况作为筹码进行的较量。然而各方竞争的结果是否如意,则取决于那一方的相容性和事业取向的状况更符合主体、客体、环境相统一的要求。因此,竞争要着眼于主体、客体、环境的统一而着力于相容性和事业取向的统一。这里讲的主体、客体、环境的统一,就是要建立反映己方意愿的统一战线(统一虚拟体或虚拟整体)。而这种虚拟统一体本来就是非控而只是可管理的重点针对客体利益的需要而有意组合的。因而它在整体上体现其统一的一面,但不意味着这种虚拟体内部不存在矛盾,不意味着其中不存在可能使这种虚拟体解体或使其丧失组合意义的成分或危险,更不意味着这种虚拟统一体组合过程或在存续期内总是平衡的、稳定的。毕竟作为这种虚拟体组成的各方也有自身的利益。既然这样,我们也可以把竞争作为一种各方都试图加以主导(而不是只由某一方加以主导)的虚拟体看待。毕竟竞争并非总是激烈的,也有平缓或相对平稳的状态,甚至主要竞争双方也可能在特定条件下转为合作。这样,我们在筹划和实施中要始终把着眼点放在以自己为主要利益方的统一战线(统一虚拟体)的建设和维护、提升上。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把竞争作为一种虽然很不稳定但与自身直接相关而需要我们着力以自己的智慧而以极大精力加以对待、使之更好为我所用的竞争战线(竞争虚拟体)。这表明,面对存在竞争的情况,主体、客体、环境的统一,将形成两类不同的虚拟体:统一虚拟体和竞争虚拟体。前者的主导方是单元的,是己方,以有利统一为己任;后者的主导方是多元的,是多方,以有利竞争为己任。只有统一,才好竞争。也只有搞好竞争,才更有利于统一。所以,在筹划和实施中,要以统一虚拟体为着眼点而以竞争虚拟体为着力点。统一虚拟体相当于战斗力设计和建设,竞争虚拟体相当于战场设计和建设。只有着力把竞争虚拟体融入统一虚拟体中加以设计,才能使统一虚拟体更具针对性、更有生命力。

1、竞争主体:竞争主体(即”谁跟谁“)是存在于竞争虚拟体中具有不可忽视影响(显性或隐性)的个体或群体。他们在竞争中都有各自相同、相近或不同的欲望或利益需要,并且也不完全是一成不变的。凡是直接参与竞争的各方(包括波特的五种力量),凡是关心和关注这种竞争的各方(包括消费者、间接相关者、想混水摸鱼者等),都属于竞争主体范畴。我们搜索、分析竞争主体,就是要搞清它们各自的利益所在及其变化趋向、趋势,并根据自身的根本利益需要,有理、有利、有节地为我所用,化险为夷。因此,竞争对手只是竞争主体中的一个部分。而较量也只是竞争的一种基本形态(合作也是竞争的一种形态)。即使对于对手,不仅要分清主次分别对待,而且对于主要对手或对其不同部分,也要分别情况酌情对待。我们的对策取向(即统筹学里讲的作为事业取向两个组成部分之一的对策取向),是大量地和集中地面向竞争主体各方的,使竞争战线(竞争虚拟体)朝着有利于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统一虚拟体)方面发展。以有组织的统一战线去转变无组织的竞争战线态势。正是由于竞争战线充满众多各不相同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并且具有无组织特性,这才有可能分化瓦解其中的对手营垒或寻求有利的合作方,进而转变整个竞争战线态势。这种态势转变,旨在获取两个相关联的成果:①削弱对手营垒,获取更好的成就和成果;②壮实己方的营垒,为后续较量准备更有利的条件。研究竞争主体,说白了就是要分清谁是敌,谁是我,谁是友,其中包括显性的、隐性的、潜在的、主要的、次要的、直接的、间接的、坚定的、动摇的,以利于按照自己即定的事业取向有理、有利、有节的对待。按照自己的事业取向而不仅仅是按照作为其合理化一个体现的战略去分析和对待竞争主体,这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事业取向在实际上是产业变化的趋向。而产业变革只有在竞争中才能趋于稳定而成为现实的新产业。而产业如果无”敌友“,也不明”我“,那麽,这个产业即使很有前景,也难以更快地成就气候。所以,研究竞争主体,不仅要分清现实的敌我友,也要探寻未来的敌我友。不仅要探寻建筑在产业适应(适应现实产业)基础上的现实和未来的敌我友,而且要特别有意去探寻建筑在产业变革基础上的现实和未来的敌我友。毕竟,新产业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生长出来的。现实竞争也就可能为未来新一轮的竞争创造条件。

2、竞争客体:竞争客体(即在哪里)是竞争虚拟体现实或可能的存在空间(存在地)。竞争的短兵相接,只能在竞争客体中直接展开。竞争虚拟体的设计和建设,说到底就是竞争客体的设计和建设。竞争虽然在表象上讲是在竞争主体内各部分之间展开的,并且集中在供方之间(尤其是主要供方)之间展开的。但竞争的实质是对需方的争夺。市场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正是这种争夺的一个具体的现实体现。这里要注意的是,市场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只是现实同质化市场竞争的体现,而且还有真相、假象、表象、本质的不同。为了竞争取胜,既可以通过壮实自己来解决(有实力和本钱进行扩张或打价格战),也可以通过开辟新的竞争空间来解决。深入消费欲望、贴近需求,是开辟新的竞争空间的必由之路。个性化需求、大众化需求、专门化需求、通用性需求、散客需求、团体需求、个体需求、群体需求、单一需求、整体综合需求等等诸多区别,往往只是需求获得或需求使用的特征上的区别。而所有这些区别中更深层次的差别在于需求的消费效应在欲望上的区别。例如,喝啤酒有追求生理或生理、心理时尚的效应,也有心理造气氛的效应,还有回味无穷的社会效应。何况,喝啤酒只是产业这种效应的一个体现,往往还要场景布置、照相、录象、生熟食品的匹配使用。以这些消费的整体综合运用,才能产生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效应,烘托出永生难忘的气氛。这就涉及竞争空间的歧异性或个性化设计和组织的问题。即涉及竞争空间深入消费欲望以至引导消费欲望的无限开拓问题。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见微知著的竞争开拓,将日趋显性化。这是竞争场的特异性设计和建设问题。当然,在竞争客体中,也不能回避共性需求的开拓和适应。饮料现已趋于共性化的需求。这也要加以整体综合设计和建设。要把它同大宗顾客群的时尚追求、相关文化以至游戏规则统一起来加以考虑和对待。可口可乐公司与其说是在推售可口可乐饮料,不如说是在推销可口可乐文化,推销可口可乐享受。这又是竞争市的共性化设计和建设问题。竞争客体中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部分是竞争场的设计和建设,而最有实力、最有气候的部分是竞争市的设计和建设。对于竞争客体的考虑和处理,就是要抓住竞争空间的这两头,处理好这两头之间的关系,带动中间各层次的合理连接。对于竞争市,主要以阵地战的方式,辅以运动战待之;对于竞争场,主要通过游击战方式建立根据地,辅以运动战来扩大其影响力。而所有这一切,既要以自身的事业取向为核心加以展开,要以战略作主导工具加以运作,也要顾及统一虚拟体的联合可能。

3、竞争环境:竞争环境是竞争虚拟体中以竞争客体为平台并直接、间接对竞争产生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的集合。这些环境因素分别或共同对竞争虚拟体的发展态势演化(包括竞争虚拟体的存在状况)产生作用。而且这些环境因素一般不是专门针对这个竞争虚拟体而存在的,并且不是以参与竞争姿态对竞争虚拟体造成影响的。正因为它并不以竞争姿态参与其中,也就很容易被忽视。而一旦其影响在我们面临的竞争虚拟体中显性化时,很可能已经开始对我们产生后患,或者错过其中可能利用的机会。由于这些环境因素往往是竞争主体的有关方面出于他们自身需要引入当面的竞争虚拟体中的。因此,它往往以隐性的、软性的、虚性的、负面的形态在竞争虚拟体中起作用,甚至在不经意中或偶然中起显著的作用。因此,要以显微镜和望远镜方式从战略上加以搜索、分析和综合对待。这些环境因素包括:①地区的、国家的、世界的政治和法律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相应的一些突发事件);②自然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自然的突发异常或意外发现);③相关联而可以直接、间接对我们当面竞争虚拟体状况产生影响的其他竞争虚拟体的演化情况(外地或外资同业或不同业者的进入即属这种情况);④竞争手段中矛(进取)、盾(防卫)统一体演化中新事物的出现(当前伊拉克战争中面对美英数字化装备日益依赖GPS全球定位系统而出现的GPS干扰设备的可能使用而引起美国高度的关注,即为一例。在市场竞争中,着力于设计和建设竞争场,开展异质化竞争,也是这种情况。纳米改性也属于这种情况);⑤需求群体扩缩及其欲望的变迁,需求量的变迁;⑥供给在性、质、量、序的变迁;⑦由于环境的影响而使得当面的竞争虚拟体参与者的进退消长变化。等等。这里要注意,环境因子的影响作用存在层次上的不同,有的只在优化上起作用,有的可在成功上起作用,有的却可对良性循环起作用。这意味着,环境影响有战略、战役、战术技术上的不同,不能一样对待。

我们讲的战略态势或竞争态势(这又有战略、战役、战斗态势的区别),是统一虚拟体的态势,由于统一虚拟体是由作为客体的企业实体主导的,所以,这也就是企业实体的态势。然而态势只能存在于竞争虚拟体的动态演化中。统一虚拟体的态势只能从竞争虚拟体的态势中抽象出来。并且只能适应统一虚拟体的需要去作这种抽象。这样,在两个虚拟体中,要着眼统一虚拟体而着力竞争虚拟体。事实上,从企业整体生存发展讲,这两个虚拟体均是其着眼点,因为这两个虚拟体的匹配统一,恰恰是主体、客体、环境相统一的统筹要则的具体体现。为了实现上述恰到好处的态势抽象,我们又必须把着力点放在相容性与事业取向的统一上。因此,”竞争“,既与主体、客体、环境的统一状况密切相关,也与相容性与事业取向的统一状况密切相关。

”竞“要侧重从人、时、空统一上去考虑;”争“要侧重从成功、优化、良性循环的价值效用统一上去考虑。”竞争“(即”竞“与”争“的结合),则更着眼于主体、客体、环境的统一,从而形成两个虚拟体的匹配,又要着力于相容性与事业取向的统一,以保持企业整体生存发展的根本需要得以实现。这样,统筹学的四项基本要则,在竞争中将全面而又完整地体现出来。如果我们对当代竞争的认识不以统筹作基点,那必定会是残缺不全的,在某种意想不到气候降临时,我们的竞争很可能在瞬间变得一败涂地。这正是当代要从统筹角度对竞争作重新认识的根由。

上一篇:企业如何在低价恶性竞争中谋求发展
下一篇:IPO前必须想清楚的16件事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