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深圳某国企下属子公司做培训,接我过去的是这公司总部办公室主任,这人很年轻,春节后刚刚长上来。之前,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他升级时,我很惊讶,一般来讲,在国企上市公司做到中层,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他是他们公司成立二十多年以来最年轻的办公室主任,我原以为他肯定是满面春风、“洋洋得意”,没想到他却是满脸的愁容,貌似一肚子的委屈……
这家子公司今年发展的非常快,去年的时候,还只有300来人,昨天过去一看资料,发现猛然间增加到了800多人。我就问怎么现在大家都比较困难,你们还大肆扩张,他说他们刚刚成了华为的供应商,接了一个很大的项目。我又问,这节骨眼上,怎么能这么快就招到这么多人呢?告诉说一个字:钱。后面这一问,算是打开他的话匣子了,他说他们企业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是:从外面新招的人,都按市场价给工资,而原来体制内的人全部按原有的薪酬体系(很多年前的薪酬体系)。因为快速扩张,所以挖了很多骨干人员,他们发现这些新来的人职位虽然并不高,但是待遇比很多领导都高,譬如子公司从三星挖来一个人做副经理,结果给到他的待遇比经理还高……这样一来,很多“资深”员工,老员工们就非常不服了,受了很大打击,工作完全没有了积极性,事实上,在他们总部情况也是如此。
这位主任告诉我,他升上来后,直接下属有5个人,以前他也觉得这5人中的那么一两人工作很不积极,当然也没有过多的去问,现在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薪资太低,比同行低,比市场水平低,现在公司还要对他们搞绩效考核,要是还扣点绩效的话,那一个月基本上生活都难以保障(如果这个主任告诉我的是真实情况的话,据我的了解,这几个人的薪资肯定是偏低的),所以,现在管理这5个人特别的难(这5人中,有3个比他资历老,年长)。所以,他满脸愁容。而他是基本上没有权限给这些人涨工资的。
薪酬,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虽然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常讲,相比薪酬,我更看重个人的成长,从企业来讲,千万别把这话理解为“员工不关注薪酬”,事实上,所有员工都很关注这一点。而且我们发现那些有着超强执行力的企业,常常是薪酬待遇比同行要好得多的。很多人去过海底捞,认为那里员工的服务态度非常之好,而且觉得她们的微笑也都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事实上,背后一个真实的原因就是——极有竞争力的薪酬。我在西安的时候了解过,西安餐饮行业普通服务员的收入大概是每月2,000左右,而海底捞的服务员大概可以拿到3,500元左右,相当于前者的2倍,所以,这些人就特别珍惜他们的工作,特别的“听话”,公司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因为她们都知道离开了海底捞到别的地方做去做服务员,是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的。同样,拿着普通工资的服务员,如果公司对他要求太多,她一烦,直接就不做了,因为她知道她无论到哪里都能找到同样待遇的工作。
我们之前在安徽服务的那家超市就比较明显,他们所在的地级市,员工薪资与同行比差不多。去年,他们到下面的一个县城开了两个连锁店,经过讨论,公司决定按地级市的工资水平支付,结果他们还没开业,很多其它超市的工作人员都跳过来了。而且,我们也明显感觉到,县城的工作人员积极性、稳定定要高得多。反之,我们服务过的杭州一家企业,服务期间,我们推行的一些现场管理方法、方案需要车间所有人员的参与、配合,那个时候,我们发现有不少人辞职了,一问原因是——我们在别的公司干和这里拿工资是一样的,但是这里老提这样那样的要求,烦人……
史玉柱说:“根据我的经历来看,给员工高工资时,实际成本是最低的,公司是主动的。在人才面前,若你比其他竞争对手给出的工资高一截,一年之后你回过头来看,你所获得的利润远远高于你所付出的成本——企业最高的成本不是给合格员工发高工资,而是还在给大量不合格员工发低工资。”事实上,福特T型车期间就是“高工资”的践行者,当时老福特主动把员工日薪提到5美元,这大概相当于今天深圳某民企老板突然宣布员工工资起薪2万元,这在当时需要非常大的魄力,以致很多同行都讥讽老福特在哗众取宠,认为福特当年一年的销售额只1,000万美元,肯定是要大亏的,结果是那一年,福特的年销售额完成了3,000万美元。
卓越公司各有的优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给予员工在地区内、行业内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无论是老福特、微软,还是谷歌、FACEBOOK,以及国内的华为,他们都是这方面的践行者,同时也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