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根据调研的结果还是个人的体验,我们看到成功公司各有各的路径,但是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点:有明晰的目标。比起许多形式主义地确定目标的公司来,它们的目标有这样几个特点:清晰,不会产生歧义;高尚,足以激励所有的人;具体,人们知道自己在实现目标方面能做什么样的贡献。
企业用使命和愿景宣言的形式界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已经是被普遍接受的科学管理方法。公司每年召开战略会议,检讨使命,愿景,目标,有如给在海上航行的船舶核校方向,避免航线偏离终极目标。随便举几个简洁、有特色的例子。马里奥特是世界闻名的酒店管理公司,它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让离家在外的人觉得置身于朋友之中,而且真正受到欢迎。”这个目标涵盖衣食住行的便利,更将服务提升到有关客人感受的层面。迪斯尼的目标是“用我们的想象力,带给千百万人快乐”,我们于是有了超现实主义的主题公园和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沃尔玛的使命是“为美国的中产阶级提供价值”,所以他们让数以千计的连锁店遍布美国各地,通过在全球的规模采购,让全美国的中等收入的消费者买到价廉物美的产品。
方向不仅界定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标准。有时候,它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德鲁克敬重的美国贝尔电话公司总裁费尔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这个今天人们习以为常的口号,在当时可是个革命性的宣言。正因为这个态度,贝尔公司作为垄断性企业,在没有竞争的历史阶段,把未来当对手;不断革新当时仍算先进的技术,更新正在盈利的产品。后来有了竞争,依然能在日渐饱和的市场上一支独秀,历经风险,仍旧扶摇直上。
我们再来分析一个失败的例子。八十年代时,美国市场上有好几个操作系统产品,微软只是其中之一。当时有个华人企业家,叫王安,也是生产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规模和知名度不在微软之下。王安的目标客户是企业,他的产品帮助企业储存、处理、管理、传输信息,为了保障数据安全,采用的是封闭的系统。客户买的是王安计算机,用王安操作系统实现内部联网,自成一体,与外界不相联,软硬件与其它公司的产品不兼容。比尔·盖茨看到的未来世界是每人的桌上有一台计算机,尽管当时美国私人拥有计算机的人寥若晨星。他开发的系统自然是开放式的,可与其它软件产品兼容。九十年代初,孤岛式的封闭系统被市场抛弃,与互联网对接,被互联网支持的开放系统席卷世界。王安公司关闭。比尔·盖茨获得今天的垄断地位,思路是第一位的,技术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