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的价值在于其积极的态度、卓越的技能和广博的知识。由于知识爆炸和科技高速发展,每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都在快速老化,而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的快速变化,使企业中的员工素质提高变得尤为重要。目前,管理理论家和实践家一致认为培训是一种投资,高质量的培训是一种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投资。据统计,国际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左右,美国新企业80%在第二年就宣布倒闭,中国的企业转向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长,但已感到市场经济竞争的严酷性。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并不意味着未来经营将更好,而且由于缺乏员工培训,目前经营状况原本可以更好的,却未能做到。成功企业的经验反复证明了一点。
目前有些企业经营不好,可以讲少数企业已濒临破产也不为过,但探究其失败的原因时,不重视培训往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因果链往往是:“不培训?经营不好?更不培训?经营更不好”,要打破这条因果链,一定要从重视培训入手,因为培训是转亏为赢的重要手段,如果不通过培训,员工的态度、技能、知识不提高,企业转亏为赢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解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是当前企业管理者的迫切任务有不少总经理已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有时他们会说:“我们已搞了不少培训,但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出现这种状况的关键是不少管理者不了解培训内容与形式,相当数量的管理者对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了解甚少,因此,培训效果不良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所以,了解培训内容与形式是当前企业管理者的迫切任务。目前企业中培训的内容很多,但企业界一致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培训,第一层次是知识培训,第二层次是技能培训,第三层次是素质培训。知识培训,这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大部分的是知识。知识培训简单易行,但主要缺点是容易忘记,因此,企业培训如果只停留在知识培训层次上,那么效果不好是可以预见的。
技能培训,这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二层次。“知识就是力量”应该在这个层次上体现,也就是说被运用的知识才有力量。所谓技能,就是指能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技能一旦学会,一般不容易忘记,例如:骑车,打球,游泳,操作电脑,演讲,写文章等等,都是一种技能。企业中目前在这个层次上的培训很多,也就是通过做来学会某种技能,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素质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三层次,素质有种种解释,这里素质的涵义是指:个体是否能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素质高的员工,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但他会为实现目标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即使已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但他可以不用。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的素质提高。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作用持久的高层次的培训。
培训的形式又分为以下几种:
●在职培训,又称带徒培训,这种培训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实用,要使这种培训卓有成效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合格的师傅,这些师傅必须敬业,态度积极,有技能,有知识,懂得如何传授,如何激励徒弟等。组织员工参加学校培训,又称参加学习,这种培训的目的是可以获得较系统的知识,成本也较低,但可能实用性不强,而且效果不一定最好。这种培训的成功关键在于了解课程内容以及教师教学水平。
●聘请培训师在企业内部培训,又称企业内训,其效果往往较理想,要使这种培训卓有成效的关键在于聘请到一位高质量的培训师,一位优秀的培训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人格魅力。目前中国这批一流培训师正在成长,但数量还不很多,还处在卖方市场。因此,企业应该有这样一个培训师网。当然可以自己培养培训师,但往往成本太高,除非企业需求量很大才采用。
●参加公开招生的培训,又称外派培训。这种成本最高,但效果相对较好,因为这种培训往往是有一定标准的培训。参加这类培训往往是有一定标准的培训。参加这类培训的关键是选择信誉较好的咨询公司,其途径是从已参加过培训的人那里获得信息。一些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但是却不懂科学培训的正常程序与有效的技巧。因此,掌握培训程序与技巧是当前管理者的关键任务。培训是一门科学,培训的对象是成人,成人的学习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优秀员工的素质、技能和知识是可能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又是企业培训的竞争。重视培训,真正使培训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培训这种有效的投资手段得到足够的回报,这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应该精心策划的重大事情。而培训不仅仅是企业或员工某一阶段的事情,它应该是贯穿每一位员工的整个企业生涯。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只有将培训进行到底,才是取得成功之道。
战略管理成本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因此,它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中,应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长远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因而,战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方面应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同时,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的竞争能力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态势的强烈影响。竞争的加剧使以取得竞争优势和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成为企业一切经营战略的核心思想。竞争使企业经营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市场的增长、顾客的需求、产品生命周期、技术更新等的变化速度大大提高,如何以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如何构造企业的组织体系以便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灵敏反应,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是管理当局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受到挑战,需要在业绩的财务计量基础上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
业绩的综合评价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两个方面。业绩的财务计量在传统上占主导地位,如传统管理会计一般以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的业绩。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时,像市场占有率、革新、顾客满意、服务质量、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计量指标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在企业业绩计量方面起着更大的作
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应贯穿战略思想,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利用战略性业绩评价,以保持自身的长期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目前,由于我国管理制度的基础比较落后,尚未实行战略管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全面应用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研究力度不够,目前应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我国企业改革正在不断深人,现代企业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同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些都将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组织上、技术上的支持。
因此,我国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可以选择一些管理较完善、会计制度较健全的企业,组织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从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战略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