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企业管理 >> 创业指南 > 从7家连锁店到小区工作室:影楼女老板的创业路

从7家连锁店到小区工作室:影楼女老板的创业路

    编者按:有人说,财富是猫的尾巴。只要勇往直前,财富就会悄悄跟在后面。

    在一个门槛低、充分竞争的行业如何存活,如何寻找财富?赵敏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冒得(意思是“没有”)退路”,是这位来自湖北武汉妹子的口头禅。

    她曾经一口气连开7家连锁店,也曾蜗居在深圳龙华一隅延续传统影楼模式,到如今在团购网上尝试走工作室路线。从曾经的“坐着数钱”到今天“赚辛苦钱”,她的生意经其实就是社会生活变革的一个缩影。

    初创业:

    非典中断“夫妻店”

    走上创业之路,用赵敏的话说是“水到渠成”。

    2002年,赵敏的男友从武汉大学新闻摄影系毕业,放弃了记者的工作,来到深圳国贸一家影楼。当时赵敏在做美容销售,经常到男友店内帮着招呼客人,一来二去,被老板娘看中要她去开拓市场。

    影楼做市场,可不是简单地站在门口发传单。赵敏记得,当时最常跑的是苏宁电器,和各个门店签订合同,当顾客在苏宁电器消费到一定金额时,赠送其影楼的打折券,以此吸引人流。

    “没想到,我还拉到不少人,特有成就感。慢慢地,等我俩有了点积蓄,自己开影楼的想法就顺理成章了。”

    在影楼工作一年多,赵敏萌生了自己开店的想法。“在这个行业,谁都想自己开店,投资小,起步门槛低,容易操作”。

    很快,她从老家搬来电脑,在宝安西乡开了人生第一家影楼,总投资不到10万元:租金、装修、设备、流动资金以及人工。摄影师由男友担当,另外招聘了3个化妆师和一个做饭阿姨。

    但这家影楼仅开了一年,就遭遇了一场冲击——非典。“偌大的商场一个人都没有,生意十分惨淡”,加上家庭因素,赵敏索性和男友关了店回武汉结婚。

    不过,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赵敏的影楼并没有亏本。虽然除去开销和平时花销挣钱不多,但至少赚钱了,这也坚定了两人创业的信心。“如果当时亏钱了,也许就没有以后的7家影楼”。

    最高峰:

    同时开7家影楼

    在武汉没呆多久,非典过去,2004年,赵敏和男友又“杀回”深圳。在上次的经营中尝到甜头之后,他们决定扩大经营。

    所谓的甜头,是赵敏在经营中摸索出来的一条营销模式:在工业区开设影楼,主打婚纱摄影。

    这条道路和当时的大环境密不可分,2003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世界工厂的形象已初见雏形。沿海特区对于农民工的需求日趋强烈,越来越多地的外地人涌入新建的工业区,夫妻两人在一家公司打工的情形比比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60后、70后,在结婚时并没有拍婚纱照。来到深圳后,收入的提高是他们萌生了追求浪漫的念头。

    如何吸引这部分人到影楼来,赵敏想到的办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免费。免费拍5张婚纱照,但尺寸较小,放大则收费200元至400元不等。最开始,还需要派人到工厂门口做宣传。后来,拍摄过的工友自动担当起传声筒的职责。赵敏也顺水推舟,再推出新举措:介绍三位以上顾客的,还有小礼品赠送。

    靠这一招,赵敏先后在东莞、长安、龙岗等地开店,2009年最高峰时同时经营7家影楼。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是在工业区,都是在当地较为繁华的商场内。“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坐着数钱”,赵敏说。

    但是这一模式只维持了不到4年。首先,商场租赁不稳定,商场销售区域几乎一年一变动,变动就意味着腾地,意味着重新装修,并且租金也逐年增加;其次,此模式被同行抄袭,竞争日趋激烈。更重要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婚纱照属于一次性消费。当周边的60后、70后都补拍完成后,新进入的80后、90后对于婚纱摄影有着更高的追求,他们舍得花上数千元到“更高级”的影楼去拍摄。

    于是,赵敏慢慢将商场内的影楼一一关闭,仅在龙华开设一家有豪华装修,固定门面的影楼。

    新开始:

    团购走进工作室

    同餐饮一样,影楼摄影也是一个充分竞争行业,在越来越同质化的竞争中如何生存,是一直困扰赵敏的问题。

    去年上半年,赵敏回武汉探亲,朋友天天招呼她出去吃饭、唱K,“团购很便宜,很划算”。平时忙于工作,很少上网的赵敏第一次听到“团购”这个词语,她琢磨着可以用到影楼上来。

    在此之前,赵敏从不网购,也没有支付宝。等她打开电脑,摄影的团购已经铺天盖地。

    通过比较,赵敏发现现有的龙华店并不适合团购:第一,团购价格便宜,一个基本的摄影套餐不到200元,无法覆盖龙华店的成本;第二,团购对象是针对全深圳,龙华店只能覆盖周边区域;最后,团购并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以188元的套餐为例,要支付团购网28元的费用,如何将收益最大化,赵敏决定效仿同行,在闹市中开设摄影工作室,最后在深圳中心区的一个商住楼内,找到了15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客厅用作接待、办公和作品展示,卧室改建为摄影棚,厨房变为更衣室。

    “团购可以赚钱,但是钱赚得很苦”,赵敏说,团购的模式决定了只能是薄利多销。一个工作室分为3组,每组一个化妆师和摄影师,流水线式地操作。她说,有时周末一天下来,从早到晚要拍20个人,赚的都是辛苦钱。

    现在,赵敏的工作室已经实现盈利。她说,在超负荷和超低价的运作下,收入水平再往上升已经非常困难,唯一的出路就是“跑量”,再多开几家店,利用老客户做好口碑,建立起稳定的客源。

    目前,赵敏已经在寻找新的工作室地址,由于前期运作较大,已经有团购网主动找上门免费为其做营销,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不过,具有忧患意识的赵敏仍时刻提高警惕。“我现在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下一步该如何操作。工作室肯定有自身的生命周期,个人感觉,还有两到三年的时间。一旦辉煌过后,像店面一样,未来工作室乃至整个摄影行业必须找到下一个利润生长点。”

上一篇:汤亮:被华强北的山寨所震撼 走上硬件创业路
下一篇:春晓资本何文:SaaS领域对标美国的方法已失灵,只有做好这6点企业才能活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