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企业管理 >> 企业战略 > 2013企业发展的五大猜想

2013企业发展的五大猜想

    十八大后,官方出台了一些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日后仍将会有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或各种利好出台。问题在于,这些政策能否真正的解决中国制造普遍存在的低质低价、缺乏竞争力的核心问题以及规避企业有困难就找政府、出问题找政府解决的副作用。

    2013年将会有哪些情况发生,又会有哪些问题出现?请看我的五个猜想。

    猜想一:产业转移范围扩大

    富士康的转移并非首创先河,阿迪达斯才是第一批撤出中国的外资企业,但是富士康作为劳动密集型和制造业的标杆企业,其一举一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提升的今天,富士康在美国、巴西、印度等国设立工厂就更容易引发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前景的悲观猜想。

    产业转移是历史趋势,日本、韩国都曾经历过大范围的产业转移,如今的产业转移只是重新在中国出现而已。可以预见的是,虽然当前中国制造的产业转移多集中在代工、服装鞋帽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但机械加工、制造等行业也将面临往海外转移的趋势,区别在于密集期未到而已,但留给中国制造的时间已经不多。

    猜想二:破产倒闭潮将进一步蔓延

    继续第一个猜想的延展:每一轮产业转移都会伴随着大量的并购重组,以此实现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视线转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90%以上的企业都是小微企业,而且多为贸易型、代工型企业,从事着高风险(汇率风险)、低技术、低利润的行业,其赢利模式极端畸形—不是靠产品赢利而是依靠出口退税赢利。这种赢利模式注定了他们是扶不上墙的阿斗,也注定了这些企业必然会退出中国经济的舞台。

    做企业就像是做人,生老病死是常态,但是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靠自己主宰,而非靠政策、靠外部环境。换言之,经营企业要么做强、要么改行、要么关张,没有第四种选择。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调整战略、完善组织、培育能力。但可怕的是,至今仍有许多企业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抱有侥幸心理,因此,2013年必然会有很多企业倒闭破产,或者被别的企业收购。

    猜想三:企业升级/转型将成为主旋律

    我始终认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个伪命题,因为中国制造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国制造们至少在未来10年之内不要谈什么中国创造,先把制造搞好了再说其他的。

    企业升级是向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精度的加工制造、装备制造进行升级,这对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员工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并不必然导致企业在生产设备上的大量投入。企业设备升级是次,观念升级是主。至于企业转型,更准确的说不是让企业改行、从事全新的业务,而是从身处产业链末端的销售型企业(如贸易型、代工型、出口型)向中上游(如产品研发设计、产品生产制造)进行转型,实现产业链的上移和产品/服务价值的提升,并且,这种转型和升级是必修课而非选修课,如果不及格则有生死之虞。

    无论是升级还是转型,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在产业链当中的话语权和含金量,毕竟当下的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人口红利消失殆尽、成本优势不再突出的阶段,环境尚且在变化,企业又怎能以不变应万变?

    猜想四:企业的人力成本将进一步提升

    十八大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即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来提高居民收入。这种理念当然会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有一个问题却没有说清楚:提高居民收入的钱从哪里来?财富不会凭空产生。如果从财富创造的角度出发,那么话题就回到前面三个猜想上,如果是从财富分配的角度出发,那么承担这部分增量财富供给的,通常只有两个主体:国家财政和企业。

    前者是指通过税收机制实现财富的调节,总体来说就是扩大税基或者提高税率,向低收入群体和困难户倾斜,但目前中国企业的实际税负已经很高,且加税带来的负面作用太大,与当前推进的减税基调不符(实施营改增),那么国家财政这条路已经无路可走,剩下的就是企业这条路。但问题也很大:中国企业的社保支出负担位居全球第三位(平均30.75%,仅低于法国和意大利),已经没有多少空间。那么,居民收入的提高从何而来?最终还是要由企业来承担!

    虽然民营企业不会有上级主管部门来施压,例如通过行政手段来提高薪酬,但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除烟草、电力、石化、盐业、电信、银行、铁路等国有垄断行业,这些企业可能不仅不会加薪反而会限薪)必然会面临不小的加薪成本压力,最终传导至整个劳动力市场,进而间接抬高民营企业的人力成本。

    猜想五:失业率提高的同时,将伴随普通员工薪酬停涨及核心人才薪酬普涨

    猜想一到猜想四交织在一起,通常会引发三种结果出现:首先是失业率上升,尤其是那些替代性高的岗位和工种;其次是普通白领的收入不仅不会提高反而可能会下降,最好的结果就是不加薪也不减薪;再次是核心人才,尤其是产品研发、生产技术人才及各种职能人才(如营销、品牌、人力资源、财务)的薪酬,将有相当幅度的增加,因为竞争加剧导致人才的争夺也越发激烈,身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当企业管理者习惯了被安排,不去思考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角色定位问题,有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向内看,而是求爷爷告奶奶,这比瞎决策更可怕。

    在我看来,政府不是也不应该是父母,只能是规则和秩序的制定者,只能扮演裁判的角色而不应取代企业成为企业经营的参与者。好的政策应该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指望有好的政策救市是一种极度危险的误区。企业最终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上一篇:中国需要怎样的大企业
下一篇:宝洁老了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