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不管是做产品还是提供服务,或者是搭建平台与提供解决方案,都是希望自己能获得更深度认同的,而把售价提高,为自己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从而有实力塑造更为健康的形象,并形成良性循环。
要想让自己的商品与服务标出比较高的价钱,得到比较超值的回报,企业就需要把目标客户群的档次提升,并把商品与服务的功能与定位提升,把相应的包装做得更完善一些,增值服务做得更周到一些,付款方式能更灵活一些。
就如选择日常用品的时候,注重更多的是实用性与耐用性,并从中找到相应的性价比,奢侈品也是需要有其理性诉求。
奢侈品的理性诉求,并不单纯是通过尊崇感和虚荣心的满足,而让人心甘情愿地付出高昂的成本,而且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依然坚定地对自己当初的购买决定无怨无悔。这就需要有站得住脚的诉求了。
假如奢侈品的唯一诉求仅仅是外在的形象与内心的虚荣,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是走不远的,因为冲动消费之后经不起理性考虑,这种消费模式是无法长久的。
当然,所谓理性而成熟的理财,并不是做消费萎缩的苦行僧,让自己逐渐把消费需求收紧逐渐枯竭,而是理性地用资金渠道,让自己的财务压力得到资本的支撑,并尽量整合到全面的衍生资源。
注重实用的商品,在选择营销策略的时候,更多的是采取意见领袖的策略,比如寻找一个跟目标市场之间有比较高的认同,不是很招人烦的明星与公众人物,让TA对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大加赞赏,然后目标市场中的那些用户就会受到影响,并优先选择相信自己的商品、服务与企业,幸运的话还会为企业做义务宣传。
但高端服务与奢侈品就不同,目标客户都是成功人士与社会精英,按照通俗的说法“谁都不服谁”,所以假如高端服务与奢侈品采用意见领袖策略,不仅很难有促进,反而难免会收到负面效果。
在成功人士形象与虚荣诉求方面,客户之间,甚至客户与形象代言人之间的心里排斥因素,也是难以忽略的。从被“推举”出来的代言人角度,也会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高端服务与奢侈品,更多的是展现平台效应,所以诸如房地产、高尔夫、私人银行、高档会所、信托PE、收藏等等都在搭建并展示平台。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在当下,服务机构更多的是通过传媒化运营的方式来拓展业务。
道理也很简单,高端客户之间在彼此排斥的同时,又需要抱团取暖,既然彼此都清楚,只有在协作的姿态之下,才能尽量充分地整合优质资源。整合到的资源越是优质,就越是能让自己取得更高的成就。
奢侈品在实用性与耐用性方面是劣势,但假如在实用性有所欠缺的时候,就需要突出其稀缺性与收藏价值,或者是自己的感情寄托,能让人睹物思人,或者是在未来的增值性,给后代留一点念想。
作为高端服务或者奢侈品,假如突出其圈子的含金量,则更会对相应商品的提升有所帮助;因为圈子不仅有资源聚集和整合作用,更会形成强大的传播力,这些都是会通过平台带来更多机会,并带来价值的。
假如能把所接受的高端服务与奢侈品作为资信保障与提升的标志,引入金融机构的资金资源,那么就会预期取得通向更高成就的必要投资。
总之,奢侈品只有与融资事务结合、与企业形象结合,与企业人力资本以及品牌传播结合,跟资本运营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假如能通过策划与执行,而达到被争抢的程度,则也会成为理性选择。也只有把理性的消费感性化,把感性的决策中加入更多的合理化成分,才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