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企业管理 >> 企业战略 > 企业发展战略面面观

企业发展战略面面观

    很多企业为什么做不大、做不强、做不久?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很多时候都是战略出了问题。对企业而言,没有战略,或是战略不科学与不合理,都会导致盲目扩张、竞争乏力、执行不力、成长无后劲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如何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呢?

    在中国,如果说二十世纪初是革命救国,那么二十一世纪初一定是管理兴国。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二十世纪的经济腾飞足以证明了这一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势如破竹,知识就是力量,而驾驭知识的知识更是力量,这知识的知识就是取得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就是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

    “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国际战略管理大师谭小芳教授认为:面对难以预测的环境变化,洞察先机,抓住机会,审时度势,战略运作是经营者成败的关键。生存的经验不代表发展的经验,不要抱死固有的看法,重视资讯,掌握规律,客观分析企业状况,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积极运用于企业运作。注重企业发展战略和战术的运用,这样,一个企业就不再是埋头沙漠的鸵鸟,一个部门也不再是盲目挖掘的蚯蚓。

    中小企业的激情和使其成为市场中的“快鱼”。然而,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由以前的5、7年缩短到现在的2、4年。那么,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为何越来越短?中小企业又如何才能突破成长中遭遇的发展瓶颈呢?怎样才能确保自己企业的发展速度总是快于竞争对手呢?2009年12月23日工信部发布了《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健康调查报告》,提出2009年我国中小企内部管理水平处于中下游水平,平均健康指数为6、57,处于“亚健康状态”。

    这一结论也是收集各地中小企业的28518份定量调查数据和68568份定性调查数据,重点对企业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5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的。报告确定满分为10分,8分以上为健康,5分以下为不健康,这样的评估虽然已经数据化了,但也是对比而言,对比国内大企业,对比国外中小企业,对比中国中小企业的过去。不少民企,尤其是制造业中的中小民营企业,缺钱、缺电、缺人、缺出口、缺人文环境……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规律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寿命短、长不大!其主因为:

    1、缺乏核心战略与发展规划;

    2、民企发展先天不足,基础差,底子薄;

    3、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链短,附加值低;

    4、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及及政府政策短板;

    5、市场为导向,以低成本、赚快钱为第一目的;

    6、产业产品缺乏创新可持续发展,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7、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产业准入等方面长期受到歧视。

    国内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极富创新活力,但也存在着许多先天的不足,在发展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难以在竞争激烈、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中顺利地展翅高飞。中小企业好比刚孵化出的雏鸟,生命力脆弱,还要面临在外部严酷环境的考验,这在当前表现得尤为突出。破解中小企业成长中新的烦恼,需要相应地从增强其体质和改善其成长环境中去寻找新的途径。

    比如,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单纯依赖“跑马圈地”获得的粗放式增长已难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雷同的经营模式导致竞争白热化,降价促销常常成为各企业的终极武器。前一段吧,在一次行业协会的座谈会上,一家有近十年历史的小企业老板问笔者“谭老师,企业该先做大还是先做强?”

    这样问题曾经也引发过不少人的争论,而在笔者看来这种问题应该属于无聊的范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往往是风景年年依旧,既不大也不强,难道是因为不知该做大还是该做强而影响企业发展吗?所以,当笔者反问那个老板“你有没有想过在多长时间内在当地做老大?”该老板直摇头说“那太难了!”至此,大家应该看出这位老板缺了点什么?那就是缺少做大事的心态或说缺少霸气,连做个区域老大都不敢去想的老板,还谈什么“强”与“大”呢?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多数是由原来几十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小单位或小作坊发展壮大起来的,在改革开发的市场大潮中有勇气、有魄力,做出了一番事业,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竞争优势;同时这些企业最容易出现的弊病就是管理体系的不规范与落后,尤其是相对与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管理理论而言。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在咨询和培训中发现——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的特点之一是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所以在推行绩效管理时,不可能象大企业那样,可以请专业的咨询公司设计方案,也不可能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制定方案。中小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关注那些在短期内能为企业带来有效价值的东西,经常把一些比较先进的考评手段实行“拿来主义”,但没有注意到它的针对性如何。

    特点之二是人员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人力资源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管理人员更是匮乏,相对的管理辖区就宽,只能让少量管理人员去执行绩效管理,导致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功能。随之而来的就是职业化的经理人加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特点之三是规模较小,产权结构独特和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导致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简单化、非程序化和专断化现象,如何利用考评结果制定“员工个人发展计划”、“培训计划”、“薪酬计划”等深层次的问题也难获得关注,导致绩效管理的效果不好。

    从传统的拍脑袋管理到现代西方管理思潮的泛滥,中国的企业家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在中小企业遍地开火的中国,将西方大型企业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如SixSigma)搬迁过来的作法并没有带给我们多少福音,相反却使众多的中小企业患上了机构僵化、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后遗症。究其原因,不在于中国企业在规模上的差异,而在于双方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但谭小芳老师坚持认为,以流程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一、现在企业的发展对公司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流程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是将公司战略分解到各单位及部门的有效工具,通过目标分解并形成关键绩效指标和监控指标,引导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及普通员工的行动同公司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从而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二、现代企业的发展对薪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的流动性的加大,合理的规划人力资源并且作出富有激励和挑战性的个人绩效考核,给予员工高度的认同和主人翁意识,对人力资源的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各级员工的绩效考核是以公司战略目标和部门目标分解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个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的过程,可以说业务层面的绩效考核是连接公司战略和员工绩效考核的桥梁。

    三、人们常说的向管理要效益,实际上就是向流程要效益。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流程不明晰、关键环节控制脱节和责权重叠的现象,造成一定程度的绩效水平低下,急待提高的绩效水平成为实施绩效考核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谭老师强调——中小民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摆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是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的原始粗放的经营管理状态,并且使企业的寿命尽量延伸,发展成为“百年老店”,必须从实质上进行带有阵痛的彻底变革,建立步步为营,逐步深入的延伸发展模式。

    首先,要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了解“文化”精神决定外在,无形决定有形,民族生存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一种精神文化,而民企业也是如此,重视“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发展成长的永远是文化,文化永远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

    其次,不仅有战略,而且还要有策略,战略设计,有战略才有前途,清晰正确的企业宗旨是战略的第一步。一个是要建立起企业管理层决策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内部也应该建立起一套决策机制。既注重计划组织,计划高于策划、落实高于决策、执行高于创意。在企业内部实施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大权独揽必然造成效率低下,两权合一的结构必然造成对企业最高当权者的盲从。

    第三,摒弃家族化,家族成员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变“人治”为“法冶”,变“家庭式管理”为“人才化管理”。中小民企业要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可靠并且忠诚的核心管理团队。对于这个团队成员要充分体现出他们自身的价值。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需求,企业家必须研究团队成员的需求,正确引导、满足,才能既网络住人才,又能留得住人才,企业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转型和企业发展的团队。

    第四,企业没有人,就没有一切,而中小民企业要摒弃那种自私,冷漠和不尊重人才的做法。中小企业实施“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即加强企业内部人员培训,有时要送出去培训,将对企业有利的人才请进来。但也不是一概而论,笔者就见到一位老板,花重金让手下的几个老总去各种培训班学习。结果,这几个人倒是知识见长,而且很像老板了,都喜欢“授权”,能够让部下做的就让部下做,自己就是随便问问或者做做监督。于是,我问这位老板:你一个不到2亿元的企业,要那么多像老板的人干什么用?谁都不愿意脏了自己的手,谁都不愿意到一线干粗活,那不成官僚机构了吗?

    在商界,可没什么“小富即安”的说法,你得成为一头大象!要足够大,能成功;要足够健康,能抵挡经济的起起落落;要足够强壮,能影响市场;要足够聪明,能避开发展道路上的陷阱。总之,如果一个中小企业统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我不敢说它一定会成功,但至少可以说它不会有很惨痛的失败。只要突破了这些发展瓶颈,我们就可以从小企业到中企业,再到大企业,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上一篇:善变的85度C
下一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漫谈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