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企业管理 >> 企业战略 > 产业链升级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关键

产业链升级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这既给中国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告诉企业未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到来。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从弱到强,从小到大,支撑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这期间崛起了诸如华为、美的、海尔等一大批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树立起了“中国制造”的效应,使我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成为必然,国际社会的贸易分工出现新的竞争势态,国与国的经济竞争,本质上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在取得重大成果的之后的中国企业,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在世界经济结构中和产业价值链中重新寻找定位。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低附加值的链条上,主要表现在我们主要掌握的是缺乏核心能力的制造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我们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人口红利带来的低劳动力成本。但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迁,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趋于尾声。从这两年来“用工荒”现象就已经显现出来。核心技术的制造环节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当低廉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时,企业就会开始转移到劳动力更低廉的地方去。比如耐克将其制造工厂向越南转移就是个例子。

    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欧洲凭借其老牌资本主义的上百年的积累,占据了品牌的制高点,形成了诸如法国的葡萄酒、意大利时装、瑞士手表等具有强大品牌优势的产业群,其科技创新能力也不弱,但凭借其在产业链中的品牌认知的优势,使其在全球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以美国公司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掌握住了价值链中的研发这个环节,依靠掌握可替代性较弱核心技术,使其可以获得技术垄断带来的高额的利润,比如苹果、微软和英特尔等。

    我国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可替代性较强,处于全球价值链的较低附加值环节。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发展目标,就必须使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质量得以提升,这就要求中国企业进行转型,进行创新,进行升级。其中实现价值链的重新的定位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要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就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创新就意味着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对既有成果的否定之否定。因此,创新不仅需要的是技术层面的科研创新,更加需要管理层面的管理思维的创创新,也就意味着要向全球一切优秀企业的优秀科技与管理成果的学习。

    实现产业链升级,就要求企业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

    在整个产业链的环节中,中国企业需要走出低端的陷阱,大胆的向制造环节的上下游延伸,向上加大科研技术投入,培养企业的核心科研创新能力,向下掌握品牌和营销渠道,向具有更高价值的产业链环节进军,使中国的企业品牌走向全球。

    为此,企业家们应该有更高的智慧和勇气,从既有的成功的经验中走出来,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之中。孙子兵法讲到:“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这个“势”就是如何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有利的位置。其实,这一轮的竞争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已经展开,对企业而言,这即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上,竞争也从量的竞争转型到质的竞争,从每家企业都能赚钱转型到只有优秀的企业才能发展的道路上来。可以说,未来十年是中国企业关键的十年,也是企业进行整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那家企业转型创新做得好,那家企业就会赢得了明天。因此,说转型创新是中国企业的灵魂也不为过。

    要实现企业的产业链升级和转型创新,必须做好以下五点:

    首先是打造核心技术能力。只有建立起我们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才会使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进程。中国企业不可能够走西方工业化过程中高能耗这条老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要建立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企业在工业技术领域进行投入和创新,创建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利用我国工业体系健全和产业的群聚效应,提升我国制造业效率,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工业制造企业实现转型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金融业等,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同时,也实现服务业由低端向高附加值的转型,使我国的第一、第二和第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在结构升级的同时,实现国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从而引导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一步带动企业的发展创新。

    第二是建立中国自己的全球化企业品牌,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没有中国自己的全球化品牌是难以实现的。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之中,掌控品牌就引导着全球的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掌控了竞争的主动权。我们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了成功,比如华为、海尔等。但是在全球化竞争中,我们整体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溢价能力还远远不够。要让全球的消费者了解和认可中国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就要求企业在产品质量、营销管理等方面拥有国际化水平。这也要求中国的企业家要有更加开放的眼界和经营能力,把中国的品牌带到全球的各个角落。

    第三,就是要善于学习,学习是创新的基础,不学习,创新就是无源之水。中国企业家们要主动关心行业内外的环境变迁,要主动学习现代的经济管理知识。要创新,就必须在学习前人和他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掌握世界最新的科技信息和管理思想。才能够推出真正具有创新力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

    第四,竞争是创新的根本动力,竞争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排拆市场竞争的做法就只会保护落后,必然产生不出创新型的企业,也实现不了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消费者是企业的最终裁判,要把这个裁判权交给消费者。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才会使企业转型升级成功。

    第五,保护创新,任何创新都有风险,需要付出代价,如果创新者得不到创新所带来的好处,那么谁也没有动力去创新。因此,保护创新才能够刺激创新,使敢于转型和创新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利益,不敢转型和创新的企业就会被淘汰,真正靠市场竞争的手段来实现对转型创新的激励。这就需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品牌、保护创新所得,当然也包括保护创新意识的企业家。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腾飞,应该在产业链中进行重新定位,实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技术升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价值链进行升级,转型创新是未来中国企业的主旋律,也是未来中国企业的灵魂所在。

上一篇:中国新兴企业的生死七道关
下一篇:市场竞争中的潜规则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