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企业管理 >> 企业战略 > 中国企业要按自己的节奏起舞

中国企业要按自己的节奏起舞

  过分关注竞争对手如何做,过分关注行业地位和排名,导致中国企业按照竞争对手的节奏起舞,顾住了眼前,失去了未来。

 

  6月6日,美的集团董事长、总裁方洪波,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袁利群,合计增持美的集团股票101万股,增持资金近1800万元。随后,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蔡其武和黄晓明,董事栗建伟也相继增持。

  美的官方新闻稿称,此举“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对集团经营增长的信心”。

  来自美的集团的业绩报告,是对上述说法的佐证。2013年,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38%。方洪波称,2013年美的集团“资产、财务状况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转型取得初步效果”。

  今年一季度,美的集团经营持续向好,实现营业收入383.5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业绩表现居中国家电行业前茅。

  2014年,美的集团确定了与格力电器相同的营业收入增长目标——200亿元。从第一季度业绩表现及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看,2014年美的集团营业收入规模有可能恢复到1450亿元左右,高于格力电器,而利润与格力电器的差距有可能缩小到25亿元以内。2013年,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的利润差距是35亿元。

  目前,中国家电企业都在谋求转型,从功能机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型。例如,中国白电三巨头之一的海尔集团,宣称转型已持续多年。以黑电为主的企业转型积极性更高,以长虹集团为例,伴随产业转型的还有企业体制改革。而美的集团早在2011下半年年就开始进行战略转型。

  美的集团的新战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精品战略”,二是“效益第一,规模第二”。其着眼点是培育企业的“内生型”增长力。

  2013年10月,刻意避开媒体两年多的方洪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转型升级后的美的集团,将坚持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重点是生产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再关注竞争对手如何做,不再关注市场格局,不再关注行业内的地位和排名”,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美的集团的聚集点。

  业界解读美的新战略认为,如今美的已彻底抛弃中国企业多年来形成的“重营收、重对手、重排名”的积弊,向国际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迈进了一大步。

  改变多年形成的观念并不容易,尤其在行业大环境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今天。对中国家电行业稍有观察的人都知道,彩电企业经营业绩一直不如白电,根子在于整个行业过于浮躁,动辄打价格战,一个企业有小动作,其他企业马上跟随,鲜有企业认准目标持之以恒地走出自己的模式。2013年以来,这种情况愈加明显,彩电企业被互联网品牌牵着鼻子走,十分被动,天天疲于应付价格战,结果销量没有上升,利润反而明显下降。

  白电企业则一向沉着冷静,始终抓住产品和技术两大要素不放,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当属格力电器。综观成功的国际企业,无一不是产品与技术卓越型企业。产品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价值,但是,这个浅显得不能再浅显的道理,不少企业就是不懂,它们更愿意把心思放在营销上,认为营销才是支撑销售的最大力量。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产品始终无法和国际品牌同台竞技?比如,和中国企业几乎同时起步的韩国家电企业三星、LG,已跻身国际品牌之列。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企业的产品和三星、LG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虽然近年来中国产品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企业对价格与营销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品质、技术乃至品牌,中国企业更注重眼前利益,较少为5年、10年之后的发展布局,导致它们很短视。

  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干扰,其中之一就是政府。政府直接、间接的干预,对企业影响很大。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家普遍缺少一份淡定的心,过于在意外界评价,过于在乎竞争对手的表现,眼睛始终向外张望,较少低下头思考自己的事情,才是最大的原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一个人天天幻想“一朝成名天下知”,不愿踏踏实实干实事,他能成功吗?不可能。为什么中国难出伟大的企业?为什么中国人始终被排除在诺贝尔科学奖大门之外?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缺少认准目标寂寞前行的人,而耐得住寂寞与孤独其实是一种美德。

  华为和它的领导人任正非,被国际媒体视为中国企业的例外。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华为低调到不为人关注,但这并不妨碍它布局自己的市场与技术。即使今天的华为,仍然不能说是一个高调的公司,只是它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低调而已。这一点,恰恰是华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面壁十年图破壁”,高僧大德的境界是修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企业或企业家,一旦变得浮躁,就会注重眼前利益,不愿意为未来的生存谋势布局,而是过多地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结果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

  我喜欢将华为和海尔对比,这两个企业代表了两种类型:一个内敛,一个张扬;一个追逐表面的繁华,一个致力于内在的完美。其领导人也大相径庭,一个刻意逃避聚光灯,一个着意展示自己的“精神领袖”形象。结果,两个企业差距越拉越大。

  有人说: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只会带来两个结果:其一,失去自我;其二,被别人打败。

  在和企业家交流时,我喜欢问一个问题:你认为iPhone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得到的答案千奇百怪。在我看来,乔布斯用长达7年时间开发一款iPhone,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据统计,中国企业开发一款产品的平均周期不到6个月,这就是它们经常宣传的“一年推出多款新品”。中国手机开发周期最长的是锤子,大约两年,这是我向锤子和罗永浩致敬的原因,在我看来,他做到了别人没有做到的,实属难能可贵。你可以想象一下:不到6个月的开发周期能做出什么样的产品?毫无疑问,对产品进行细枝末节的改动,仅此而已。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微创新。须知,微创新到什么时候也不可能让你成为行业领导者,只能让你的企业成为追随型企业。

  中国企业走到今天,必须深刻反思过去多年走过的弯路和教训,检讨自身的不足,知耻而后勇,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自己的企业没有成为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为什么没有建立抵御风险的护城河?”“为什么盈利能力上不去?”“为什么自己的产品不得不走低价路线?”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你的企业才有希望,否则,只能你的企业只能徘徊在低竞争层面。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学会放下某些东西,给心灵减负。竞争对手做什么,以及行业排名真的不重要。如今,方洪波给美的集团减负,将企业关注的重心从外部调整到企业内部,其实是彻悟了企业经营的真谛,是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升级的表现。我甚至认为,这是美的集团为期两年的战略转型最大的收获,可以确保美的集团未来若干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一条总是调整航向的船,永远无法抵达彼岸。

  乐观预测,未来3年内美的集团有望持续在营业收入、盈利双增长局面运行,不排除到2017年总营业收入赶超海尔的可能。

上一篇:工业企业为什么要靠副业盈利
下一篇:绘制企业运行的总目标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